據專家考證推論,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和氏璧即是綠松石所制。這件與“價值連城”、“完璧歸趙”等成語故事直接相關,且被秦始皇制成傳國璽的寶物倘若真是綠松石,則可見古人對綠松石的珍視程度。在珠寶習俗中,綠松石被列為十二月誕生石或生辰石,代表著"成功"和"必勝"。
1、綠松石的特性
綠松石是銅和鋁的磷酸鹽礦物集合體,以不透明的蔚藍色最具特色。也有淡藍、藍綠、綠、淺綠、黃綠、灰綠、蒼白色等色。一般硬度5~6,密度2.6~2.9,折射率約1.62。長波紫外光下,可發淡綠到藍色的熒光。綠松石質地不很均勻,顏色有深有淺,甚至含淺色條紋、斑點以及褐黑色的鐵線。致密程度也有較大差別,孔隙多者疏松,少則致密堅硬。拋光后具柔和的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優質品經拋光后好似上了釉的瓷器,故稱謂“瓷松石”。
綠松石也有缺點,那就是綠松石受熱易褪色,也容易受強酸腐蝕變色。此外硬度越低的綠松石孔隙越發育,越具有吸水性和易碎的缺陷,因而油漬、污漬、汗漬、化妝品、茶水、鐵銹等均有可能順孔隙進人,導致難以去除的色變。綠松石是一種較為嬌貴的玉石品種。無論是加工過程,或是使用過程均需備加愛惜。但只要保持清潔干凈,不受高溫和強力碰撞,應該不會有問題的。
2、綠松石的品種
綠松石質地細膩、柔和,硬度適中,色彩嬌艷柔媚,但顏色、硬度、品質差異較大。通常分為四個品種,即瓷松、綠松、泡(面)松及鐵線松等。
瓷松:是質地最硬的綠松石,硬度為5.5~6。因打出的斷口近似貝殼狀,拋光后的光澤質感均很似瓷器,故得名。通常顏色為純正的天藍色,是綠松石中最上品。
綠松:顏色從藍綠到豆綠色,硬度在4.5~5.5,比瓷松略低。是一種中等質量的松石。
泡松:又稱面松,呈淡藍色到月白色,硬度在4.5以下,用小刀能刻劃。因為這種綠松石軟而疏松,只有較大塊才有使用價值,為質量最次的松石。但在綠松石原料日益缺乏的今天,常采用注塑、注蠟以及染色等人工處理方法,改善其質量及外觀,因而也可"廢物利用"。
鐵線松:綠松石中有黑色褐鐵礦細脈呈網狀分布,使藍色或綠色綠松石呈現有黑色龜背紋、網紋或脈狀紋的綠松石品種,被稱為鐵線松。其上的褐鐵礦細脈被稱為“鐵線”。鐵線纖細,粘結牢固,質堅硬,和松石形成一體,使松石上有如墨線勾畫的自然圖案,美觀而獨具一格。具美麗蜘蛛網紋的綠松石也可成為佳品。但若網紋為粘土質細脈組成,則稱為泥線綠松石。泥線松石膠結不牢固,質地較軟,基本上沒有使用價值。
3、綠松石的工藝要求及用途
綠松石的工藝要求,主要以顏色、質地、雜質及塊度大小為標準。質硬、色藍如瓷松者,塊大者為特級料,中小塊為一級料;中等硬度、色由藍到豆綠,如綠松以及網紋美觀的鐵線松者,大塊為一級料,中小塊為二級料;其它可使用的料為三級料;最次者為“面”松,只有大塊或處理后才能使用。
優質綠松石主要用于制作弧面形戒面、胸飾、耳飾等。質量一般者,則用于制作各種款式的項鏈、手鏈、服飾等。塊度大者用于雕刻工藝品,多表現善與美的內容,如佛像、仙人、仙鶴、仙女、山水亭榭、花鳥蟲魚、人物走獸等。人民大會堂湖北廳里的"李時珍采藥"雕像,即為綠松石雕制而成。綠松石玉雕工藝品是我國獨具風格的出口玉雕品種之一,在國際市場上素享盛譽。
綠松石也常被填嵌在金、銀、銅器上,其顏色相互輝映,美麗且富有民族特色。藏族和蒙古族同胞尤其喜愛鑲嵌綠松石的寶刀、佩飾等工藝品。此外,綠松石碎屑可以作顏料。藏醫還將綠松石用作藥品。
4、綠松石的產地
我國是世界上著名的綠松石產地,也是綠松石的主要產出國之一。其中以湖北鄖縣、鄖西、竹山一帶的優質綠松石最為著名,暢銷國內外。此外陜西白河、河南淅川、新疆哈密、青海烏蘭、安徽馬鞍山等地均有綠松石產出。江蘇、云南等地也發現有綠松百。在國外也有一些著名的綠松石產地。如伊朗,產出最優質的瓷松和鐵線松,被稱為波斯綠松石。此外,埃及、美國、墨西哥、阿富汗、印度及原蘇聯等國均產出綠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