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認為翡翠有祈福納祥、避邪消災之功能,由于表達了老百姓的普遍愿望,翡翠飾品被廣泛接受并佩戴。翡翠飾品往往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我國傳統造型,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征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副圖案"的表現形式,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當前翡翠市場趨向紅火,高中低檔各領風騷,一些低檔翡翠飾品占有一定比例。整個市場良莠不齊,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題材。市場上流行的翡翠飾品,依然以傳統題材為主,如觀音、彌勒佛像等小雕件、花件。翡翠文化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歷史高度,大部分現代翡翠的雕刻秉承了傳統的雕刻技法,很難從傳統的窠臼中突破出來。其次是重材質輕工藝。對翡翠原料真假好壞的重視遠遠大于對雕刻加工后的藝術品品評。雕刻工藝師在創作時,如果一心為了藝術創造,往往能產生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若是以盈利為目的,則很難出現優秀的作品。面對這種狀況,雕刻師傅和設計師應該從傳統中突破出來,從蠅頭小利中解脫出來,給翡翠雕刻與飾品設計賦予新的韻味。
翡翠以特有的質地,和軟玉一起為中華雕刻藝術提供了優良的承載物。最近兩年的"天工獎"玉石雕刻設計大賽,不乏一些好的作品,對推動行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有一些敗筆。筆者印象最深的一件作品,是一位大師所作觀音玉雕。觀音面目和善,翹著腿,感覺非常滑稽。整體上人體結構不和諧,比例失調,腿和手整個就如堆積木堆上去似的。觀音雕像筆者也見過不少,如山西大同上、下華嚴寺里面的觀音雕像(特別是露齒佛),還有晉祠侍女雕像,以及平遙雙林寺佛教雕像等,她們都是我國雕塑史上的杰作。由于商品經濟的沖擊,現在對觀音、佛雕像的評價標準可能簡化些,只求面善而已,人的結構、動態等往往被忽視。我們現在再來看看最近幾年炒作比較火熱的天龍生。實質上早在清末,玉雕師傅們已在實踐經驗中,對這類翡翠原料習慣性地雕刻成花卉、蝴蝶造型,呈里面薄外沿厚的凹形。使其色綠更加通透,厚邊鑲嵌時,使翡翠更加牢度,不容易脆裂。另外,我們也看到一些表現傳統素材的翡翠作品,雕刻技法嫻熟,但由于匠人專業素質水準不同,依據現代人體解剖學的角度來看,結構也有許多缺陷。由于傳統玉石設計已經形成了日趨成熟的形制,包括雕刻技法、題材的體現等,無論寫實還是抽象題材,玉雕師傅和設計師們如何在傳統題材上注入新的元素,無疑給我們帶來一個很大的難題。尤其現代翡翠的設計與雕刻,應該突現新題材、新技法。
筆者參與過雕塑的設計與創作,但未做過翡翠的雕刻與創作。膚淺地認為,翡翠藝術創作目前主要應該包括兩類:一類是傳統玉石人物、山子、擺件、花件等的創作,屬于藝術創造雕刻類,基本上是玉雕師傅們的藝術創造。
高檔翡翠以"濃、陽、俏、正、勻"的特點,未加裝飾而成自然之美,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升值走勢,備受市場青睞。第二類是傳統寶石面、仿生物和植物造型翡翠,與貴金屬或其他高檔寶石鑲嵌。首飾設計師參與其中的設計與創造,通過采用中、低檔翡翠,以適中的價格流通于市場。就品種而言,目前市場的主導品種是手鐲、項鏈、耳釘、耳墜,其余品種也有一定的市場。在玉雕師傅們和首飾設計師的共同參與下,翡翠雕刻與翡翠飾品設計空間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