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古玩玉器的朋友都知道,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存在于我國遼西的遼西河、西拉木論河一帶的一個“文化類型”,它是我國新石器時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它與存在于山東地區的“龍山文化”和存在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一樣,都是中華古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紅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神秘精美的玉器,如現在眾所周知的出土于“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紅山文化遺址中的“c”型玉龍,就是紅山文化的遺物,由于它已經具備了龍的基本特征,而且是現在發現的最早的龍文化的實物,因此被喻為“中華第一龍”。
山文化出土玉器中還有一類非常典型的器物,它們成中空的“管狀馬蹄形”,從出土情況來看,這一類玉器大多出自紅山文化的墓葬之中,其中在遼寧省建平縣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女神廟”附近的墓葬中多有發現。
但紅山文化“馬蹄形管狀玉器”被發現之后,它的含義就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問題,由于從出土資料來看,馬蹄形玉器在墓葬中的位置都是位于遺骸的頭部正上方,而且大多在“直口端”開有兩側對稱的用于穿掛的小孔,因此有的學者認為其應該為古人的“束發器”。但從多數馬蹄形玉器的體積來看(小口口徑多在8cm左右),這種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人的頭發不可能有這么多。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紅山文化馬蹄形玉器與當時古代居民的原始宗教有關,由于它成管狀,有“通靈之意”,它應是原始宗教中溝通天地的通神之器。這種觀點現在在學術界是比較被認可的,但這種觀點卻又顯得太籠統,筆者一直認為這種觀點尤其不能解釋馬蹄形玉器的形狀特征,因此“神秘”的馬蹄形管狀玉器仿佛顯得更神秘了。
那么,神秘的“馬蹄形管狀玉器”究竟代表什么呢?紅山文化的先民們為什么要把它做成如此奇特的形狀并擺放在自己的墓葬之中呢?
二.根據“女神廟”遺址特征,全面分析“馬蹄形管狀玉器”的含義
筆者認為要搞清馬蹄形玉器的真正含義,就應當對牛河梁“女神廟”紅山文化遺址及其墓葬作一個全面的分析,尤其要對女神廟附近墓葬中的另一類紅山文化玉器進行研究,這類玉器就是“獸形玉飾”(見《國寶大觀》),現在這類玉器通常被叫做“玉豬龍”。
紅山文化“玉豬龍”頭部似獸,身體同前面所講的“中華第一龍”一樣,也卷曲成“c”型,在頭部后方鉆有用于懸掛的圓孔。“玉豬龍”在紅山文化玉器中更具代表性,在幾乎所有介紹紅山文化的資料中都有它的身影,因此現在有些學者認為“玉豬龍”是同一文化共同體的徽銘標志,有可能是紅山文化先民們的族徽。
以前學術界另一種說法是,“玉豬龍”是古代先民們用于辟邪和祈求吉祥的護身符,是隨身佩帶的飾物(見《國寶大觀》)。但從部分“玉豬龍”的體積和重量來看(大件高達15cm),顯然作為生者的飾物是很不合適的。
筆者因為愛好,在大學期間接觸到了一些關于中華古文物的書籍,尤其是對中國著名文物專家梁白泉先生主編的《國寶大觀》一書更是愛不釋手,而紅山文化“玉豬龍”正是此書玉器部分的開篇之作?!秶鴮毚笥^》在論述玉豬龍作用的時候認為:“玉豬龍”是古人墓葬中用于死者辟邪的護身符。但那時筆者卻有一個發現,那就是筆者覺得“玉豬龍”的形象與《生物學》教科書上描繪的動物的早期胚胎很相似,但由于文物知識有限,沒有將這樣的想法深入下去。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文物知識的提高,當筆者認識到過去“發現”的意義,認為有必要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供大家探討的時候,筆者在網上發現有一位南京大學叫做“王小盾”的先生,已于2002年以紅山文化“玉豬龍”為依據,提出了龍起源的“胚胎說”。筆者在欣喜和感嘆的同時,也為自己當初的愚鈍感到一絲惋惜。
王小盾先生認為,“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制造的動物早期胚胎的模型,實際上象征中華民族的龍的早期形式是隱藏在母體中的生命的雛形。
對于王小盾先生的觀點,筆者深表贊同,筆者認為“胚胎說”能夠完美地解釋紅山文化的先民們使用“玉豬龍”的真正用意,。
“玉豬龍”在女神廟紅山文化的墓葬中被擺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死者的胸前),筆者認為古代先民們將代表生命“起點”的“玉豬龍”和逝去的軀體放在一起,其真正用意是要表現“生命的輪回”,也就是說這樣做是為了祝愿死者能夠盡快轉化為生命的“起點”得到重生。
紅山文化的先民們之所以對動物胚胎的模型加以崇拜,是因為在生活和生產當中,當發現不同種類的動物(也許包括人)的早期胚胎很近似的時候,由于當時科學條件的限制,先民們很自然地將其當作了一種神物,認為這就是創造一切生命的物質。
而“牛河梁女神廟”之所以被命名,是因為考古工作者在這里發現了巨型女神塑像的殘塊,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在這里供奉的是一位女神,現在這一點已是學術界的共識。
現在我們將“胚胎”和“女神”這兩件事物聯系起來考慮,筆者認為,“女神廟”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實際上供奉的是一位代表生殖繁衍的“母性之神”,因為母性才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這從另一個方面說明“王小盾”先生的“胚胎說”正確的,由此我們還應該認識到:對于生命的渴望才應該是先民們樸素的最高向往!
因此筆者認為牛河梁紅山文化墓葬中先民們要表現的主題只有四個字,那就是“轉世重生”!
據筆者掌握的資料看,女神廟墓葬中“馬蹄形玉器”與“玉豬龍”大多是同時存在的(擺放位置如前所述),現在我們根據“轉世重生”這一主題,再回過頭來分析紅山文化“馬蹄形管狀玉器”,筆者認為某些學者說它是“通靈之物”的觀點應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它不是溝通天地的通道,而應是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希望自己的靈魂轉化為生命的起點——“玉豬龍”之后,通向能夠重新孕育生命的“母性之神”的通道。因此筆者認為,紅山文化“馬蹄形管狀玉器”的形狀實際上并不神秘,從生理學的角度看,它應該是女性部分生殖器官的“概念模型”,因為那是人類生命的必經之路!
過去,由于“馬蹄形玉器”上多有用于穿掛的小孔,但其作為隨身佩帶之物顯然是不合邏輯的,對此許多人感到迷茫。其實這一點是很好解釋的,筆者認為有穿孔的“馬蹄形玉器”與部分紅山文化隨葬玉器(如玉豬龍)一樣,它們在入葬之前,并不是古人隨身佩帶的飾物,它們都曾被懸掛在“女神的祭壇”之上,甚至懸掛在“女神的塑像上”,這與今天的人們將“護身符”拿到寺廟里去開光是一個道理,當它們的主人或有資格享用它們的人死后,它們才被派上用場。
三.紅山文化隨想
從牛河梁“女神廟”紅山文化遺址呈現的現象來看,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已經開始了對人類起源的探索,他們對動物的早期胚胎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我們中華民族應該是世界上最早對動物早期胚胎的變化規律開始研究的民族。
另外從“中華第一龍”和“玉豬龍”的比較來看,由于他們都是紅山文化的遺物,且外型又有許多類似的地方(都成c形,且都有用于懸掛的小孔),因此它們應該存在必然的聯系。根據器物的演變規律來分析,“中華第一龍”應該是在“玉豬龍”的基礎上經藝術加工演化而來,玉豬龍才是龍文化最早的形象起源,“玉豬龍”出現的時期也許要更早些。
王小盾先生的“胚胎說”雖然揭示的是龍的起源,但筆者認為這還對解釋我們民族傳統思維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意義。因為通過“胚胎說”我們可以認識到,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已經有了明確的“兩極”的概念,先民們將“生”與“死”同時表現在墓葬之中,這充分說明他們對事物相互轉化的辨證關系已經有了樸素的認識,而根據紅山先民們的理解,在生命的“起點”和“終點”之間不正是我們活著的人嗎?這也許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思維——“中庸哲學”最早的思想起源吧?
一直以來,紅山文化被世人譽為是“中華文明的曙光”,通過我們以上對紅山文化玉器的分析,筆者認為對紅山文化的這種贊譽應該是毫不過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