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人走遍天下
說來難以置信,全國做玉器生意的人中有1/3是南陽人。有人曾做過一次調查,從南陽、鄭州發往廣州的飛機航班上,將近有一半是做玉器生意的南陽人;從南陽玉雕發展規模最大的“玉雕之鄉”鎮平縣發往昆明、深圳、杭州、青島、烏魯木齊等幾十個大中城市的大巴,每天都有100多輛車,車上80%的乘客是做玉器生意的南陽人。
單在北京,南陽玉雕的經商戶就達1250多戶。在王府井、西單、翠微、華聯等繁華街區,在一些大的知名飯店、酒店,在首都機場及多個旅游景點,絕大部分的珠寶門店都為南陽人所開;王府井大街的“承古齋”以及工藝美術大樓的多家生意,還有“寶之苑”、“東方曉明公司”都為南陽人經營;潘家園的舊貨市場上,數百家地攤玉雕,攤主十有八九都是南陽人。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南陽玉雕,三分天下有其一。
千年玉雕數南陽
究其原因,這與南陽悠久的玉文化歷史和南陽市委、市政府對玉雕產業的特別鐘情分不開。
據可考證的史料記載,南陽玉雕始于春秋戰國,興于漢、宋、元,后繼晚清,盛在當今。從西漢獨山腳下的“玉街寺”到現在的中州玉雕名鎮“石佛寺”,歷經千年興盛而不衰的玉雕產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代代相傳、層出不窮、技藝高超的南陽玉雕藝人。
改革開放以來,南陽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把集產、加、銷一體化的玉雕產業作為全市的特色經濟、支柱產業,著力打造,通過自1993年以來由南陽市人民政府或鎮平縣人民政府主辦的一年一度的國際玉雕節,加強與國內外玉雕業界的聯系與溝通,加快玉雕產業的快速發展。
論起玉雕產業的發展,南陽人首先引以自豪的是南陽的“鎮市之寶”———“南陽獨玉”。
“南陽獨玉”為中國四大名玉之一,位于南陽市區北8公里的獨山,最早采于春秋戰國時期,有赤、橙、黃、綠、青、藍、紫等70多個天然調配色彩類型,硬度高,光澤好,質地細膩,透明度高,是雕琢玉器的上好原料,人曰“玉寶石”,有“南陽翡翠”之美稱。
南陽玉雕大師們用南陽獨玉精心雕琢的“萬里長城”被譽為國寶陳列于北京人民大會堂。
1999年由南陽獨玉制作的河南省贈送澳門特別行政區稀世珍寶“九龍晷”,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令世界各國嘉賓稱贊不已。
龍頭企業脫穎出
要讓豐富的上好原料雕琢出上好的精品,需要一流的龍頭企業和一流的玉雕人才。
于是,南陽拓寶玉器有限公司、鎮平華藝玉器有限公司、石佛寺玉器廠等一批優秀的龍頭企業脫穎而出……
河南省規模最大的玉雕工藝品生產企業南陽市拓寶玉器有限公司,自90年代以來,企業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遞增,擁有“中國民間美術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玉雕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大師”等創作設計人員近百名,有9大類3000多個品種,企業經濟效益、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位居全國同行業第一。
南陽的玉雕藝術大師們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同時,不斷引進、吸收、創新藝術設計雕刻手法,使南陽玉雕工藝驚世之作不斷問世。“臥龍出山”、“九龍轉動花薰”、“鹿鶴同春”等40余件精品先后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多件產品被作為稀世珍寶由故宮博物院、美術館和收藏家收藏。
在龍頭企業和領頭產品的輻射帶動下,在悠久玉文化歷史的影響下,南陽玉雕業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規模。上百人、幾十人、幾個人甚至一家一戶等大大小小的加工企業迅猛發展,短短10余年間各類加工企業發展到1.1萬多家。
“村村都有機器響,家家一片琢玉聲。”這是對素有“中州名鎮”、“玉雕之鄉”的鎮平縣石佛寺鎮的真實寫照。近年來,該鎮已擁有玉雕專業村16個,專業市場4個,從業人員2萬多人,各類玉雕加工企業(戶)4000多家,年產銷各類玉器產品1300多萬件,產值5.6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玉雕加工銷售集散地。
市場拉動產業興
產業支撐市場,市場拉動產業。為使玉雕業形成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體系,南陽先后在南陽市區開辟了玉器一條街,在鎮平縣城建起了玉雕大世界,在石佛寺鎮建成了賀莊擺件市場、榆樹莊玉鐲市場、石佛寺翠玉瑪瑙精品市場、玉雕灣市場等4大玉雕專業市場。
有了市場,只是把客人請進來。開放的南陽人并不滿足于現狀。他們把眼光瞄向了國內外大市場,要讓南陽玉雕走遍天下。
依靠產品的一流質量,利用口岸轉口、自營出口和在國外設立銷售窗口等多種形式,南陽把成批成批的玉雕產品銷往美、日、德、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成交額達8億多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玉雕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
在當今玉雕產業的發展史上,可以說,南陽玉雕,三分天下有其一!南陽玉雕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