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時朋友懷疑是造底的B玉或染色的C貨,便拿給我替他鑒別一下。其實那幾件舊翠玉都是沒有經人工處理過的,只不過色澤較次,是含藍味較重的那一種,并非鮮陽勻正的那種翠綠,不是蘋果綠;而且玉質的透明度并非那么理想,只是介乎半透明與不透明之間。但為什么朋友購買時又覺得翠綠得來很不錯,而且透明度亦不差呢?
主要原因是他購買時受現場的燈光所影響。可能賣家知道那幾件舊翠玉偏藍和水頭不大好,于是故意放在帶黃的煙光或石英燈下照。偏藍的色調加偏黃的燈光,在色彩學上而言便等于混和成綠色,也顯得特別亮麗。
這可說是一種錯覺,亦可說是燈光把戲造成的效果。等于水果攤子賣切開的西瓜和紅蘋果,會用一張紅色玻璃紙罩著燈泡。
故買翠玉最好在睛朗的天氣,上午有天然陽光的時候,不要只在紫外燈或黃的燈光下看,應在溫和的天然陽光不宜正午過于猛烈的陽光下照清楚。燈光足以改變翠玉的本來真正色調。
有些帶黃氣重的翠玉,若放在帶藍的燈光下,亦會變鮮綠和亮麗些。
色不足或過淡的翠玉,即使夠厚,在陽光下亦會顯出其淺淡色;如果是玻璃種,其真正鮮艷通透的顏色在陽光下反而一覽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