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鑒定字畫專家總是正確的
在藝術市場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字畫有鑒定專家的題跋,有的甚至會寫上×××真跡,一般而言,鑒定專家見多識廣、經驗豐富,在字畫圈內享有較高的聲譽,他們鑒定的結果往往能作為投資者和收藏者的參考。可是,專家的鑒定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準確,偶爾走眼也會有,最典型的當推20世紀90年代中期杭州市張大千《仿石濤山水》一案,由于南北兩位鑒定家的意見相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進而使這場官司從杭州打到北京,類似情況在市場上并不少見。因此,在鑒定字畫中不要盲目迷信專家。
誤區二:弟子鑒定老師作品最權威
在學習字畫中,中國歷來有師帶徒的傳統。由于弟子長時間跟著老師學,對老師作品的風格、筆法、用印、題款等非常熟悉,有的弟子作品還非常酷似老師的風格,所以,在畫壇上有的弟子會聲稱××作品的鑒定他最權威。同樣,在市場上,有的買家如果對作品的真偽自己吃不準時,他們往往會尋找該名家的弟子來會診。以筆者之見,弟子盡管對老師的創作十分了解和熟悉,他也最有發言權,但是,字畫鑒定有它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特別是鑒定字畫主要靠的是經驗,而經驗又很難保證鑒定百分之百準確。其鑒定走眼也在所難免。目前,市場上弟子看走眼的事例可以說屢見不鮮。
誤區三:兒子鑒定父親、妻子鑒定丈夫的作品最為可靠
時下,市場上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對已故畫家作品的判斷投資者和收藏者說真,畫家的兒子和妻子說假。在一般人看來,兒子和妻子與畫家朝夕相處,自然對父親和丈夫最了解,但是,這并不能說兒子和妻子的鑒定千真萬確。前不久,筆者從一媒體上獲知,有一藏家將幾張啟功的書法作品給啟功看,讓啟功辨別一下誰是真的,結果啟功先生看了很久,很難辨出真偽來,最后,啟功非常幽默地說,字寫得差的是我寫的,寫得好的是假的。由此可以看出,字畫鑒定不要說是兒子和妻子,即使畫家本人有時恐怕也難以判斷,這一點務必請投資者和收藏者注意。
誤區四:不會繪畫的人不能鑒定字畫
在有的人看來,鑒定字畫一定要會繪畫和書法,如果不會就不能搞鑒定,這也是一大誤區。縱觀中國藏界,非畫家搞鑒定和收藏的人不在少數,且不少是很有成就的,特別是一些字畫商人,他們盡管不會繪畫和書法,但是,他們常年在市場上摸爬滾打,在字畫圈內字畫商的眼力最好。因為他們做字畫的買賣,靠的就是眼力,如果在鑒定上打眼,其后果不堪設想。若是以巨資吃進一件鷹品,恐怕就會大傷元氣或關門倒閉。生意場上的殘酷性迫使他們勤學苦練自己的眼力。值得一提的是,字畫市場上的造假也在不斷地變著花樣,讓投資者和收藏者受騙上當,對此,字畫商們往往會與時俱進,這一點恐怕是其他人難以企及的。
總之,鑒定字畫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對廣大投資者和收藏者而言,只有自己多看、多學、多比較,練就一雙好眼力,其他人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這樣才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