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毛片,亚洲黄色网址

談祝允明草書辨偽問題

2020-04-23 zsdown520  1571  收藏  管理
沈白先生《關于祝允明草書的一些看法——讀〈祝允明草書自詩卷〉》(《中國文物報》2006年7月12日7版;以下稱“沈文”)一文,指出拙文《〈祝允明草書自詩卷〉辨偽》(同報2006年7月5日7版;以下稱“前文”)題語釋文中的幾處筆誤,在此謹表謝意。

  

至于題語中“數勺后”之“勺”字,沈文釋為“白”,然《石渠寶笈三編》著錄中釋為“勺”。在書法的釋文或者對時俗的理解上,古人比我們更具有優勢,應當尊重他們的見解才是。

  

沈文舉出《祝允明草書七言律詩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以下稱“《七言律詩卷》”),認為此卷與《祝允明草書自詩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相比,在通篇布局與個別重疊字上,都能“找到一些相似之處”,“見出一些淵源”。

  

其實,《七言律詩卷》是一件很有問題的作品。

  

首先,此卷自題云:“乙酉秋日,叢桂堂酒次書。枝山道人。”其中“叢桂堂”為疑點之一。吳寬(1435~1504年)《匏翁家藏集》中有《叢桂堂前看月有感……》、《叢桂堂前五詠》等篇,文徵明《懷吳文定公(寬)》(《文徵明集》卷八)詩:“叢桂堂前春草生,歐公不見歲重更。山川明麗悲陳跡,鄉里凋零憶老成……”,可知“叢桂堂”為吳寬之齋號。

  

吳寬是祝允明祖父的好友,祝允明從幼年起,就得到吳寬的賞識。而祝允明對吳寬尊敬有加,并視其為知己之一,其《懷知詩·吳文定公》(《懷星堂集》卷四):“穆穆文定,淵淵金玉。風被四遠,譽髦歸淑。伊余小子,欽承在夙……”,可見祝、吳二人當屬忘年之交,祝允明必熟知“叢桂堂”為吳寬之齋號。

  

《七言律詩卷》卷末署嘉靖乙酉(1525年)年,其時距吳寬去世已20余年。猶如今日提起“大風堂”,人們自然會想到張大千,當年祝允明在書寫“叢桂堂”時,勢必想到吳寬。若此卷真為祝允明于吳寬故居所書,其題識中當有感懷之語;若此“叢桂堂”,非吳氏之“叢桂堂”,書家當于題識中有所說明,以示區別(如:《懷星堂集》卷二八有作者為友人王钅奇所撰《燕翼堂記》、卷二九有《陳氏燕翼堂記》)。此卷末“叢桂堂酒次書”寥寥數字,不能不令人生疑。

  

再從書法上看,祝允明,號枝山,因而其書寫的“山”字,極富個性。其“山”字有兩種寫法,其一,起筆為中間的一豎,再寫左邊的折筆,最后為右邊的豎筆(圖1,遼博藏《草書秋興八首之一》署款);其二,起筆為左邊的折筆,再寫中間的一豎,又順勢帶出右邊的豎筆(圖2,遼博藏《草書唐詩》署款)。雖然,受到時間、場合、筆紙、書體以及情緒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書寫中會略有變化,但筆勢的一致性則非常鮮明,可以作為鑒別祝允明書作真偽的依據之一。

  

反觀《七言律詩卷》,卷內詩句中出現三處“山”字,其中兩個均于起筆轉折后,畫出一圓圈再收筆,且筆力輕飄軟弱(圖3)。所見數十件祝允明草書作品,此種“山”字的寫法是唯一的一例,故有違書家的書寫習慣,難以認同為祝氏手筆。

  

還有署款問題,此卷“枝山道人”中之“枝山”,與祝允明的署款亦不符合(圖4)。其中的“山”字,雖未如前述那樣,畫出一個圓圈,但筆勢卻是相同的。

  

顯然,如果將疑問較多、尚有爭議的《七言律詩卷》作為參照之一,來比較某一件祝允明書作的真偽與否,勢必會造成“剪不斷,理還亂”的局面。

  

  

沈文還舉出《祝允明赤壁賦卷》(上海博物館藏),認為此卷為祝允明“43歲時書”,此說或出自陶喻之的一段文字說明(《中國書法》2006年第6期)。實誤。

  

此卷雖未署年款,但從書風及筆法上看,絕非書家中年之作。卷后文嘉跋云,此卷“蓋其(祝允明)晚年用意之書”,當為確論。

  

祝允明《題草書后》說:“予舊草書不甚慕山谷(黃庭堅),比入廣,諸書帖皆不挈,獨《甲秀堂》一卷在,日夕相對,甚熟略,不曾舉筆效之也。昨歸吳,知友多索書,因戲用其法……時為辛巳(1521年)六月,在天津官舟雨中”(《懷星堂集》卷二六)。據此可知,祝允明將黃庭堅之法融于自己的書作中,是在61歲以后。故頗得山谷筆意的《祝允明赤壁賦卷》也必作于書家61歲之后。因此,沈文說:“我們不禁要問,64歲的祝允明怎么會寫不過自己43歲的水平呢……”,更為不妥。

  

再者,《祝允明赤壁賦卷》為狂草,而黑龍江省博物館藏《祝允明草書赤壁賦卷》(作于64歲;以下稱“《赤壁賦卷一》”)則為一般的草書。具有很高書法天賦的祝允明,同時可以寫出多種不同的書體,這在書法史上是罕見的。所以,將其兩種不同類的草書作品相比較,試圖分出其高下或真偽,也是不適宜的。

  

  

前文曾以均作于64歲的《草書自詩卷》(江西省婺源縣博物館藏)、《草書柳宗元梓人傳軸》(北京市文物商店藏)為例,指出《赤壁賦卷一》(圖5-1)為真跡。本文再提出兩例,所書內容均為“赤壁賦”,又書于1254年(65歲)中秋日的同一晚上,姑且以《赤壁賦卷二》(圖5-2;個人收藏)、《赤壁賦卷三》(圖6;見于《支那墨跡大成》)稱之。

  

將這三件《赤壁賦》加以比照,除了在行氣上,《赤壁賦卷一》稍顯緊湊、《赤壁賦卷三》有些疏朗之外,在通篇布局、章法結構、運筆使轉乃至眾多重疊字上,都具有相同的淵源,尤其是署款中的兩個“枝山”,如前述,風格十分鮮明,而三個“允明”,更顯出個性的一致(圖7-1、2、3)。此三件《赤壁賦卷》同出于一人之手,是不容置疑的。

  

總體來看,祝允明草書大致可分為三類:前述上海博物館所藏《赤壁賦卷》屬于第一類,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千字文卷》屬于第二類,此二類傳世作品較少。第三類即前述三件《赤壁賦卷》等,此類傳世作品較多,亦易于比對和辨認,作為祝氏草書作品的主流,更顯其書風本色。因篇幅所限,難于一一列舉,識者當知之。

  

至于這三類之外的“祝允明”草書作品,為數不少,需要仔細研究、慎重對待。

全部評論(0)

新聞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南区| 五河县| 长泰县| 万宁市| 石泉县| 舒城县| 山东| 江源县| 利津县| 法库县| 雷州市| 左贡县| 泗阳县| 湄潭县| 定州市| 株洲市| 茂名市| 永新县| 寻甸| 朝阳县| 安图县| 改则县| 金塔县| 广德县| 碌曲县| 什邡市| 府谷县| 峨边| 邵阳市| 青川县| 诸城市| 鄯善县| 鸡西市| 原阳县| 拉孜县| 石屏县| 诏安县| 吉隆县| 苍南县| 仁布县| 睢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