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的造像尺度
有八種成套的造像尺度,藏語稱之為“提康”,意為“線房”。無論是站像或是坐像,也無論是善相神還是怒相神,所有的造像都有相應的造像尺度。
1、使用第一種造像尺度表現的都是呈垂進端坐的神、佛。諸如穿僧衣的釋迦牟尼坐像,戴有珠寶裝飾的大日如來、不動如來、寶生如業、無量光如來和不空成就如業等五種姓佛的坐像。第一種造成像尺度記載于密乘經典《時輪密》。
2、使用第二種造像尺度表現的神靈是善、惡相兼務的神靈。諸如帶骨飾的本尊神上樂喜金剛、時輪金剛。第二種造像尺度記載在密乘經典《順和上樂密》。
3、使用第三種造像尺度表現的神佛是多手多頭的本尊神。諸如觀世音和千頭千手佛母的雕塑像。第三種造像尺度記載于密乘經典《四吉祥座密》。 www.cchicc.com3~8i9q*~${pw
4、使用第四種造像尺度表現的神靈包括上面沒提的各類本尊神,他們可呈坐相,也可呈站相。諸如金剛駭母和度母等。第四種造像尺度也記載于《四吉祥座密》。
5、第五種造像尺度一般用來表現怒相本尊和護法神。
藝術家制作這類神靈要花很大的氣力,神靈的胳膊和腿腳都很粗大,其中大腹便便的塑像很少。這些怒相神看起來很是威武。金剛利哈那多吉生有一頭、兩手,兩腿,是用第五種造像尺度制作的神靈典范。除了一頭、二手、二腿神婁之外的曲藝是馬頭金剛和金剛橛。多頭多手多腿的神靈曲藝是大威德;班丹拉姆女神則被描繪成一位騎乘者。所有的本尊神和護法神不級身看骨飾,還在身上掛上毒蛇腸子作為飾物及很多骷髏串成的頭上花冠。這些飾物稱為“顛倒飾”。意思是“不合適的裝飾”。 第五種造成像尺度記載于密乘經典《閻摩紅黑之敵密》。 以上五種造成像尺度在釋迦牟尼佛宣講的密乘教義中都有述及。
6、使用第六種造像尺度表現的是半人半獸的怪神。諸如寶帳護漢神和龍,他們上半身為人形,下半身為蛇形。 www.cchicc.comYX.N@i$^w
7、使用第七種造像尺度表現的是聲聞弟子和獨覺佛以及普有凡檢。第七種造成像尺度分為雕塑造像尺度與繪畫造像尺度,最早由印度傳入西藏。
8、第八種造像尺度列出了所有的神佛造像應該采取的各種不同的姿勢,以及相應的比例和尺寸。下面將這些神佛姿勢一一列出。 金剛跏跌(跏跌,佛書譯法,即盤腿坐姿—譯者注)——這種姿勢是腳底身上盤腿而坐。 蓮花跏跌——這種姿勢是將右腳隱入身體之下,并將左腳靠在右小腿上,呈蓮花生狀。蓮花跏跌比金剛跏跌盤得略松,但必須使雙膝平靠在地上。 薩土垂跏跌(“薩土垂”的意思是“思想”心思—譯者)——這種姿勢是將左腳步隱入身下,并將右腳靠在左大腿上。 勇士坐姿——這種姿勢是將左腿盤起,但右膝上屈靠近身體。 勇士女坐姿——這種姿勢與勇士坐姿相似,不同的是要將右腳拇指球(突出部分)放在左大腿上。 善相坐姿——這種姿勢身體呈西言人常有的那種坐相,兩腿略分開。 右向位——這種姿勢是左腿盤起,并將右腿輕輕屈起,使右小腿的內側靠上左腳為止。 左向位——這種姿勢將右向位的順序顛倒即成。 善逝姿勢——這種姿勢是將雙腿屈起,兩腳腳底面相貼合,雙膝接地。 聚踵姿勢——這種姿勢是將兩腳后跟相并接,兩腳趾各指向左右一方,雙膝叉開并向外屈起。 并腿站姿——這種姿勢是站立姿勢。站立時將兩腳后跟和雙膝并攏,神情專注。
王者坐姿——這種姿勢是坐姿。雙腿自然放松,并輕松地靠在一起。
第八種造像尺度最早來源于尼泊爾藝術家所使用的造像尺度。如杰出的尼泊爾藝術家羅達那若克悉達。 藏族藝術家勉塘巴以及追隨勉塘巴所創藝術流派的藝術家另有八種造像尺度;西藏的噶爾畫派和布頓畫派另有十種造像尺度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