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八:題跋欺世
所謂“題跋欺世”.即造假者利用人們盲目相信名家鑒定題跋的心理,刻意偽造名家的假跋,以騙取買家的信任,誘使其上當受騙。該伎倆目前多在”古代書畫”或”近現代書畫大家作品”中使用,拍價相當可觀,寸目法著實了得。市場上露面的一幅董其昌《仿倪云林山水》,其上面吳湖帆的題笞與邊跋,均是明顯偽題。
董其昌乃明末書畫大家,其繼承了元趙孟頫以書入畫的傳統,格外強調筆墨的內涵,將自己清淡冷逸、頗具禪意的書法用筆運用到山水畫創作中,從而使他的山水畫具有一種平淡天真,超凡脫俗的境界與韻味,對后世影響很大,是繼元倪瓚(號云林)之后對山水畫做出較大貢獻的一位巨匠。董其昌的山水用筆分明,層次清晰,追求筆法精致,畫風“幽深淡遠”。《仿倪云林山水》既不見董其昌自己的筆墨處理,也毫無其所仿倪瓚的畫風,其題簽”董文敏為金文石仿云林畫絹本絕品,梅景書屋珍秘”,系明顯偽題。吳湖帆乃近代書畫、鑒藏大家.其書法融顏、米、黃諸家筆意,功力非凡。我們看現藏浙江博物館的《明董其昌仿梅道人山水》上吳湖帆的邊跋,則真偽立判無疑。現如今拍場中名家假跋眾多,投資者應多加警惕,以免落此陷阱。
◆手段九:著錄偽裝
所謂”著錄偽裝”,即想方設法將贗品混入圖錄,加以偽裝處理,利用國人相信”白紙黑宇”的心理進行欺騙,此手法近幾年十分常見。現如今隨著出版業管理上的漏洞,書刊市場秩序較為混亂,一些造假者或持假者便乘機把偽作與真跡混在一起印刷出版,偽作搖身一變,身價倍增。所以廣大收藏愛好者對近些年出版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圖錄都應謹慎對待,尤其是認為那些曾經拍賣成交、已有成交記錄的東西就是真品,如此將大錯特錯。此外,讓贗品參加一些并不權威的所謂”大展”而編入展覽圖錄,也是此手段的另一種方式。市場上露面的一幅徐悲鴻《蒼鷹》即運用此法,該作品曾參加了一在海外舉辦的”20世紀中國畫大展”,并著入圖錄,如此看來,這樣的展覽權威性令人置疑。今天各種目的與動機的展覽眾多,權威性與從前相比大打折扣,不少贗品也混夾其中,更有別有用心者利用此招來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徐悲鴻擅畫猛禽,他畫的鷹、鷲都形態逼真,十分傳神。我們看館藏的幾件鷹畫《鷹石》、《松鷹》等.無論立鷹與飛鷹都顯露出他畫鷹的高超功力與水平。他畫的鷹既造型精確.又筆墨精良,尤其是在形的把握上在近代更無人可比。拍品不僅鷹的刻畫丑陋,石的勾染更是慘不忍睹,與悲鴻大師的真跡有天壤之別。
◆手段十:“家屬提供”
所謂”家屬提供”.即由于近幾年來拍場上贗品眾多,買家對拍品真偽普遍心存疑慮.信任危機已成為市場中的嚴重問題。很多經營機構為打消買家的畏懼心理,紛紛打出“家屬提供”牌來應對。應該說此法出發的動機是良好的,但由于市場的復雜性.不免被有些人巧加利用,一些偽作也紛紛以來自“家屬”的名義出現。更有少數拍品確來自畫家友人或學生之家屬.但拍品本身卻大有問題,此種行為往往具有更大的欺騙性。總之,“假冒家屬之名”或“家屬提供的卻是偽作”,這兩種現象目前在市場并非個例。市場上曾見到一幅徐悲鴻《雄獅》即屬此類。
徐悲鴻一生畫獅很少.他畫的獅皆含有極大的象征意義,將中國比作沉睡之東方雄獅,一旦醒來將震驚世界。在抗戰時期他畫的《負傷之獅》、《側目》無不表達出一種寧死不屈、藐視敵人的民族氣節。在獅畫上他題寫“危亡益丞.憤氣塞胸。”“國難孔丞.聊抒憂懷。”體現了其憂國憂民之情懷。在赴歐留學期間,他經常到動物園對獅寫生,觀察獅的奔騰坐臥之狀,畫了大量的速寫,故他對獅的形體與習性了解很深,研究極透,畫起來頗為得心應手,所以他畫的獅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在形與神的把握上難有人出其右。我們看現藏徐悲鴻紀念館的5件獅畫,均具有超強的造型功力.近代畫獅高手張善扦、何香凝,亦難望其項背。
反觀市場上露面的《雄獅》,很多地方都露出了破綻。首先,獅的輪廓勾勒怯弱無力.無復筋骨,與大師蒼勁渾厚、遒勁有力的畫法迥異。其背部用線過直,呆板僵硬,獅腿與獅爪的用線更是軟弱無力,慘不忍睹。其二,獅的臉部細微刻畫極不到位,眼珠大小相同毫無變化。其三,獅鬃;麥亂不堪.獅尾則勾勒無力。其四,石的勾染毫無法度。其五,題款書法矯揉造作,輕飄無力。其六,該作品并未能表達出極強的明暗效果及立體表現,這也是其最大敗筆。對比徐悲鴻繪于1938年的《負傷之獅》和1939年的《側目》兩件真跡,真偽一目了然。如此偽作竟被稱作是“大師畫予學生”的作品,實在荒唐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