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國強說,鑒定書畫必須從作品本身所呈現的諸要素中去考證,如畫面風格、作者款印、題跋、鑒藏印記、紙張質地、裝裱等,其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作品畫面所反映的個人風格和時代風格。
目鑒是最主要的手段和方法,也是鑒定書畫真偽的主要依據。鑒定時,首先對畫家的作品風格要有一定的了解,腦子里要有真假作品的圖像,看到畫時,對不對得上,一眼即穿。單國強認為,畫風是畫家繪畫的面貌,每個畫家都有自己擅長的一種繪畫手法,或工筆或寫意,也可能是沒骨或潑墨。甚至每個畫家在一生中,自己的風格都在變,年輕時善畫寫意、年長后喜畫潑墨。所以要對照畫家生平,如生活的時期、居住地點、多大歲數畫的、當時的風格如何等都要有所研究。考證內容包括作者生平資料,年齡風格,作畫時間、地點、內容以及題跋中所涉及人物的生平、與作者的關系,收藏印鑒上涉及人物的時代背景等等。另外,紙張、印泥也要在生產年代上進行考證。
由于紙張、印泥都可以實物留存,為高仿作偽提供了可能;市場也常會出現真題跋配假畫的贗品,所以題跋、印章、裝裱等因素只能在書畫鑒定中起輔助作用。
單國強說,題跋(特別是自題)、字是否畫家本人所寫,此畫作于何地、送于何人,該人與畫家的關系等都要有所研究。如題跋中的上款,畫給誰的,與畫家是什么關系,此人生活年代是否與畫家相符等;如有些假畫中會出現很奇怪的現象,比如畫的受贈者確實與畫家關系甚好,但題跋上年款時間,受贈人已過世多年。另外,收藏者還需具備一定的生活常識和書畫知識,如2006年是丙戌年,而1946年、1886年同樣也是丙戌年。如果題跋年款上出現的年份和畫家的生平不符,或者與當時畫家的風格不符,就一定是假畫。
現在有專門出版的古代畫家《印譜》,但在看《印譜》比對印章時,不能過于拘泥《印譜》。因為蓋印章時,印章上的印泥量的多少,會導致同一個印章在不同的作品上存在一些區別;但印章大小、刻印章的刀法、字體筆畫結構,特別是刻章時自然崩掉的地方不會變;另外,《印譜》收集的印章不一定會很全,因此比對印章主要看刀工。此外,人死章留,用畫家遺留下來的印章作假的作品,印章肯定是真的,鑒定時要綜合運用如印泥的年代、紙張等其他方面來斷定,印章只能作為輔助依據之一。
紙張要有陳舊的痕跡,除了作畫的紙張,裝裱破損不嚴重的盡量不要重新裝裱。因為這也是一個鑒定的依據。單國強說,“作舊”與“原舊”最大的區別在于,作舊的紙張顏色不均勻,紙張的質地上沒有自然陳舊的“包漿”痕跡。值得注意的是,古畫不是越破舊越好。其實,如果是名家作品,每個朝代都有人精心收藏,保護得很好,所以當看到破破爛爛的古代名家作品時,千萬要當心。此外,要注意用老紙新仿的“古畫”,多了解一些作假的手法和最新“成果”,增長經驗。
單國強建議書畫收藏者,一些書畫史冊、歷史上的法帖畫錄、書畫家的生平著作、有關文獻等要多看,有機會可到一些大博物館、紀念館觀摩真跡、多看實物積累經驗。只有知識全面了,才能在鑒定書畫時,依靠其他實物或已在心目中樹立的“樣板”,就上述這些考證因素,進行剖析判定真偽,才能言之有據,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