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珍藏的郭朝祚行書《皇甫氵是答李生書》紙本冊頁,單頁尺寸13×28.2厘米,共9頁,頁4行,朱欄分隔,色已褪淺。現經裝裱,面目一新,整體觀來樸茂清雄古意盎然,極具審美感染力,堪為一件不可多見的古代書法佳作。
郭朝祚,號碩齋,清長洲(今蘇州)人,歷康雍乾三朝,官至國子監祭酒,善畫、善書,惜流傳作品不多。最著名的有雍正十一年所繪反映當時重大歷史事件的《雍正平準圖》(現藏故宮博物院)以及湖北黃州“東坡赤壁”書法題匾。此匾額是他在康熙年間任黃州知府時據元人鄭元佑題詩而書的。據說由此黃州赤壁便以“文赤壁”,蒲圻赤壁遂為“武赤壁”而被明確區分、傳聞開來了。此冊行書為作者乾隆壬戌(1742年)夏七月官甘肅蘭州(余城)時所書。內容節錄了唐代散文家皇甫氵是文論《答李生第一書》中的精彩論述,并于卷尾撰有一段精彩跋語,對文章的深義作了畫龍點睛的點評,同時也增強作品的形式美感。皇甫氵是為韓愈弟子,時與李翱、張籍齊名,文中精辟地論述作文“奇”與“常”的關系,鮮明地表明作者一貫追求“奇異”的文學主張。同時還勉勵年輕人治學要有自信、要踏實努力,自盡其才,但不可好高騖遠,應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此外,還要有“必崔嵬然后為岳,必滔天然后為海”的高標準、大氣派。賞書讀文,今天仍能給人以有益的啟示。
郭朝祚行書宗法顏真卿,精熟其名帖,于《魯公三稿》得益頗多。此冊似從《爭座位帖》化出,變顏書的凝練厚重,為遒勁靈動而不失駿厚質樸。其結體用筆隨勢而行,意到神到,確實達到把顏字的精髓發揮成自我特色,體現出傳統書法意法兼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