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許多人都將書畫鑒賞與收藏看成是一件十分玄妙、高不可攀的事情。其實,凡是有志于這個門道的人,只要肯下功夫,方法對路,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都是可以學會的。在我周圍的許多書畫收藏愛好者,原來文化水平不高,但鑒定收藏書畫也有自己的一套辦法。有個別所謂的"畫販子",其眼力并不比專業搞鑒定的差。其實鑒定書畫猶如熟悉了解人。有一位你熟悉的朋友,老遠看到并不一定看清楚,但只要視其形態,你就能大致分辨出這人是誰,一旦走近了你就會一目了然,鑒定書畫也是同樣的道理。學習鑒定最好先從某位名家入手,了解他所處的時代,他的個性風格。看多了,看久了,就會總結出一些特征,然后再波及其他書畫家,舉一反三地進行對比研究,你就會慢慢地掌握出一套基本的知識與方法。
自然,要真正精通書畫鑒賞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我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長,自古至今書畫家不計其數。每個時代都有不同風格面貌的書畫家,同一時代也有不同的書畫流派與作者,就是每位書畫家本人,其早期、中期與晚期的創作風格也各不相同。更何況,書畫自有經濟價值以來,歷代就不斷有人采取各種手法偽造做假,以欺人蒙騙謀取利益,這就給鑒定書畫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與復雜性。因此,要真正掌握書畫鑒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么,怎樣才能學好這門專業呢?
一、是實踐出真知。鑒定書畫說來說去還是要多看多比較原作,平時要有意識地加強真跡與偽作的比較分析,弄清不同流派的個性特點。
二、是加強自身修養。在古玩各門類中,書畫鑒賞是較難的一門學問。故而,學書畫鑒賞還必須學習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學、美學、美術史等方面的知識。另外,還必須了解書畫創作的基本方法與創作過程。同時,還須了解書畫作偽的常識,這些對提高眼力都很有幫助。
三、鑒賞與收藏結合。學習鑒賞必須與收藏相結合,只有敢出錢買東西,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眼力。至今為止,還沒有聽到一位會鑒定而從不收藏的人。
自然,并不是說學習書畫鑒賞必須具備上述知識才能進行。但不加強學習,要提高鑒賞水平也是很難的,一位有志于學習書畫鑒賞與涉及收藏的人,只要邊干邊學,持之以恒,是能夠成為一位鑒定收藏家的。
問:書畫鑒賞與收藏的涵義是什么?
答:中國書畫的鑒賞與收藏對保存和研究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書畫鑒賞與收藏,古人稱之為鑒藏。它包括鑒定、欣賞收藏、流傳、著錄等方面,是一個十分廣泛而又具有相當研究價值的課題。
所謂鑒賞,實際上包括鑒定與欣賞兩個方面。鑒定主要指判定與欣賞兩個方面。鑒定主要指判定作品的真偽,應屬鑒定學的范疇;欣賞,主要指品評作品的優劣,屬藝術批評學的范疇。鑒定與欣賞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鑒定是建立在欣賞的基礎之上的,只有懂得欣賞才能判斷作品的真偽:欣賞又是鑒定的演進,高明的鑒定家必定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然而,判斷真偽與優劣有時又是兩回事。藝術水準好的書畫作品并不一定是真跡,如有些代筆的作品;而有些藝術水準較差的作品,也不一定是偽作,如一些不善書畫藝術的名人墨跡。但高超的藝術家,其作品再差也不至于差到哪里去。同時, 著重于筆墨內涵、個性風格、文獻考證等,而欣賞則重在藝術論析、氣韻意境、審美價值等。因而,鑒定家未必能對作品做出較深的論斷;欣賞家也不見得能判斷作品的真偽。然而,遺憾的是,能集鑒定與欣賞于一身的鑒賞家為數實在不多。
收藏,主要包括收藏、流傳、著錄等方面。具有一定眼力,又有財力收藏,從事這方面研究,并藏有一定數量的歷代優秀作品者可稱為收藏家。然歷代也有一些好事之徒,這些人并不懂得鑒賞卻庋藏有眾多歷代珍品,如嚴嵩父子。嚴格地說,這些人稱不上收藏家。因為,欣賞水平不高,眼力不好,收藏再多,也難以稱著于世。他們只是將其作為個人財富,顯貴掠奇而已。為此,歷代許多著名收藏家,其眼力、收藏與著錄總是連在一起的,這類人應稱鑒藏家。像宋代的米芾、明代的項子京、清代的安岐等,經他們之手所評定的作品真偽,絕大多數是可靠的,這對后代的收藏與考證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欲做收藏家,必先學做鑒定家,眼力不銳、修養不高,必然收羅不少贗品,這不但勞民傷財,其藏品也肯定無多大的價值。
由上可見,中國書畫的鑒賞與收藏學問很深,范圍很廣。它以鑒定真偽為中心,旁涉欣賞、收藏、著錄、考證等諸范疇,并已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書畫鑒定學。
問:學習書畫鑒定必須掌握哪些相關的知識?
答:學習書畫鑒定的相關知識應該是多方面的。有的較為直接,有的較為間接。學習和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對書畫的鑒定及辨偽有直接的幫助。中國書畫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產物,因此,講書畫離不開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搞書畫鑒定更須了解中國的歷史及其基本的文史知識。如詩詞的格律、書法篆刻知識,以及歷代帝王的稱謂、職官、禮制等。歷代著名的書畫家,大多具有相當水平的文學造詣,有不少書畫家本身就是文學家。他們所寫、所書、所題的字畫,往往都與歷史、文學有直接的關聯。若碰到明代畫家作品中題有清代某一詩人作的詩詞,那么這畫肯定是幅偽作無疑。
干支紀年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紀年方法,這種紀年法既準確又實際,對我國歷史的發展、人民的風俗習慣、經濟文化生活產生過很大的影響。為此,我國歷代書畫作品上題款的創作時間,一律沿用干支加帝王年號的形式,連近現代,甚至當代的不少書畫家依舊沿用這種方式。所以掌握干支紀年法,對正確認清書畫作品的創作年代及作者本人的創作年齡至關重要。所謂干支,實系天干、地支的全稱。干共有十干,依次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十二支,依次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按順序兩兩相配,至六十循環一次,為一個甲子。人們常說的"六十花甲"即從此來。去年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張慈生先生編的《元明清書畫家年齡速檢表》一書,就是以干支紀年排列推算書畫家年齡、確定書畫家創作年代的一部較好的工具書。
以避諱來斷定書畫家創作年代和作品真偽也是書畫鑒定中必須了解的相關知識。關于避諱制度的起源、種類及方法,也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的一項專門學問。避諱大致可分為避朝諱和避家諱兩種。避朝諱即是避當代皇帝及先帝的名字;避家諱即是避作者家中長輩或祖先的名字。書畫鑒定中,避朝諱相對避家諱比較容易掌握。避諱的具體方法基本有:改字、缺筆、空字、改音等。避諱的范圍有人名、地名、官名、物名等等。避諱的情況較為復雜,在鑒定中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如清代"四王"之一的王鑒,因其字"玄照",為避康熙帝"玄燁"名,故作品落款時將"玄照"改為"元照"。落款一般都寫成"元照王鑒"或"王鑒元照",有時也把"玄"寫成"玄",用缺筆避諱。
古代建筑、衣冠服飾和生活器具等方面的知識也是鑒定中應該掌握的。因每個時代的歷史發展、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的不同,在這些方面就有各自不同的某些特征。這些可以通過歷代發掘的實物和歷史文獻資料加以相互印證。如著名的《清代上河圖卷》,至今流傳有許多本子,而其中只有一件是真的。這是因為北宋張擇端的原本無論橋梁、舟車、市肆、城廓等均符合宋代的形制。尤其是城墻除了門洞是磚砌的以外,其他都是土筑成的。而其他偽本的城墻全都是磚砌的,而這種磚砌的城墻要在明代初年才出現。
問:什么是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它包括哪些內容?
答:當我們面對一件需要鑒定的書畫作品時,它實是由多種形式組合而成的藝術復合體。既有書畫作品內容的本身,又有書畫家本人的題跋或題詩、他人的題跋或題詩,還有作者本人與鑒藏者的印章,裝裱的形制及所用的紙絹等。這些都是書畫鑒定的內容,都與鑒定真偽密切相關。
在具體鑒定的過程中,以什么為鑒定的主要依據呢?也就是說,什么是鑒定的主要內容方面?回答自然是書畫作品內容的本身,它包括時代風格與個人風格兩個方面。而這些風格特點反映在書畫作品本身,即指用筆用墨的藝術水準、結體構圖的技巧和畫面的內容。
時代風格。所謂的時代風格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某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等在書畫創作中所留下的特征及痕跡――它包括每個時代的風土人情、穿著打扮、建筑樣式和審美傾向;一是指在同一時代中,各個特殊形式的書體或畫風,都有它的來源和基礎,即通過其師承淵源與彼此間的影響等所產生的某些相通之處。
個人風格。所謂的個人風格是指每位書畫家由于各人的思想觀點的不同、性格修養的不同、師承關系和審美觀的不同以及使用工具與運用筆墨習慣的不同,反映在作品上也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不管是時代風格,還是個人風格,最關鍵的還是在于筆墨。因為時代風格與個人風格都是通過作者的筆墨運轉而反映出來的。"畫中三昧,舍筆墨無由參悟"(黃賓虹語)。為此,筆墨又是鑒定中國書畫的核心與關鍵。中國書畫的筆墨又分為三個方面,即筆法、墨法和結體構圖,而這三個方面,又以筆法最為主要,這是書畫鑒定的核心。因論筆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從筆出,墨法尤以筆法為先。
總之,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就是指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而個人風格比時代風格更為重要。因時代風格是通過個人風格反映出來的,沒有個人風格就無所謂時代風格,而筆法墨法相對于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顯得更為重要。如現代山水畫藝術大師黃賓虹,其晚年的山水畫創作呈現出渾厚華滋、雄健蒼莽為主的個性風格,反映出山水畫在沉寂了近百年衰微萎靡時期后,因受到中西文化的交流撞擊,呈現出那生機勃發、大氣磅礴的時代特征。而這些又無不通過黃賓虹在總結前人的"五筆法"和"七墨法"的基礎上,成功地運用了他那長短不同的筆觸皴法,以及大小、濃淡、干濕等各種不同的筆墨法的結果,以達超然物外、天然自成的藝術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