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8日,由蘇州市人大常委會、政協蘇州市委、蘇州大學、呂鳳子學術研究會主辦的“紀念呂鳳子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在蘇州圖書館舉行。會議期間與會者觀賞了呂鳳子先生的部分書畫遺作,并進行了學術研討。筆者應邀出席了座談,并就當前書畫市場(尤其是書畫拍賣市場)上多有托名“鳳先生”的偽作提出了一些看法,同時對這種造假、售假的行為進行了指責。更令人痛恨的是,從書畫拍賣市場所見“鳳先生”的偽作中,有的竟然是描摹呂鳳子先生的代表作品來造假作偽。又由于作偽者繪畫技能的低劣,又昧于對呂鳳子的生平、學術,以及原作相關背景的了解,使炮制出的偽作純屬粗制濫造。然

而這些偽作竟然被一些“國際拍賣公司”征集拍賣,例如:雅昌藝術網“呂鳳子作品拍賣”中近期接連由北京大得國際拍賣公司推出的《四羅漢》;由浙江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推出的《四阿羅漢》,便均是“濫造大(拍)賣”的造假產物。在此筆者把上述拍品的辨偽依據略述如下,以供鑒藏界參考。
首先把從雅昌藝術網上所見拍品的圖片及標注的文字依次照錄如下:
北京大得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2006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推出的“0054《四羅漢》(圖一,以下簡稱‘圖一’),鏡心設色紙本,作者:呂鳳子,類別:中國書畫繪畫,尺寸:76×114厘米,估價:RMB2000—2000元,拍賣日期:2006年12月18日”。
浙江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2007年迎春藝術品拍賣會”推出的“0147《四阿羅漢》(圖二,以下簡稱‘圖二’),鏡心設色紙本,作者:呂鳳子,尺寸:76×134厘米,估價:RMB5—8萬元,款識:四阿羅漢甲卯(筆者按:支干紀年中無此紀年,應系‘甲申’之誤)鳳先生辟心,鈐印:江南鳳(朱文)大品壽主(白文),拍賣日期:2007年1月7日”。
從以上拍品的圖片和所標注的文字中可知,拍品均為“呂鳳子的《四阿羅漢》”,圖中羅漢的體態相貌基本相同,而圖的尺寸、款題字體、內容和鈐印均有所不同,由此可見拍品應系2本。
眾所周知,鑒別書畫真偽,辨偽必須先識真。因此,有必要對呂鳳子習藝的經歷,和書畫藝術的主要特色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
呂鳳子(1886—1959),別署“鳳先生”。他15歲中秀才,20歲(1905)考入南京兩江師范學堂學習。由于學監李瑞清倡導科學、國學、美術,重視美術課的設置,開圖畫手工科,教授山水、花卉、平面圖學、立體幾何畫、透視畫、圖法幾何等,并聘用日本學者教授素描、水彩、油畫,使他具備了非常全面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和西學修養。尤其在書法上得到李瑞清的指授和影響,使他在鐘鼎漢隸上下了極大的工夫,并與行、草書相結合,終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鳳體書”,以草篆名于世。書法上的深厚學養為他的“筆力主情說”打下了雄厚的根基。又他在南京學習期間,對佛學理論產生了興趣,同時廣泛閱讀西方哲學、心理學、美學名著,為他的中國畫創作積累了更為廣博的知識。他的中國畫題材多樣,山水、花鳥、人物(包括仕女、佛像)無所不畫,尤其人物畫是他繪畫創作中最為深刻的部分,他的人物畫基本上是以線描寫意為主,他的線描寫意融入了草篆筆法,用筆遒勁流利,凝練生動,在筆墨構成中將

豪肆與精工婉約相結合;寫意、寫實相會通,故而在他筆下的羅漢,筆墨粗獷簡練,造型奇古,生態動人;畫格高古神奇,氣象雍容渾穆,作品寓意深刻,含有豐富的時代內容和文化內涵。如他創作的《四阿羅漢》(圖三)便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
通過以上對呂鳳子書畫特色的基本了解,并從圖三呂鳳子《四阿羅漢》,對作者繪畫的藝術風貌有進一步的認識。然而再來觀照圖一和圖二,經過比較便可以看出拍品均是圖三《四阿羅漢》的仿制品。按照書畫鑒別真偽最重要的依據——“筆墨”特征來看,拍品的筆墨技法均屬拙劣不堪,筆法混亂、乖張,難與圖三中用筆的遒勁流利相比。例如:圖一拍品所繪羅漢頭部的部分線條呈鋸齒形,其原因有2點:1、描摹時因手顫抖,或筆弱所致;2、在描摹原作時為刻意“逼真”,而“東施效顰”摹仿原作中的渴筆線條。作偽者殊不知“筆墨”的優劣、成敗,往往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拍品在衣褶的線條上,將圖三作品中粗獷、流利的線條描摹得或板滯,或臃腫;線條轉折的用筆非一筆完成,而是斷后添描。又于衣衫著色之渲染幾近平涂,而不知原作的隨意渲染能使衣褶益見飄逸。因此,盡管作偽者運用了將原作放大,采用描摹手法使羅漢的造型基本與原作一致,但終因繪畫技能的低下,筆法的乖張,所作只能差堪形跡相似而已。再看拍品上的款字,也許作偽者自知仿造呂鳳子風神獨絕、變化多端的草篆筆畫更難,所以只得將原作上的2則100余字的長題改作“四阿羅漢 甲申造像 鳳先生辟山”。但是,由于作偽者于書法同樣未能入門,所作款字亦只能以樣畫瓢,筆畫牽強拼湊而幾難成字,“直鬼畫符,狗腳跡之屬,尚不足語于蟲書鳥篆也?!迸钠分种茷E造一至于此!至于圖二拍品在款題中竟將地名“辟(璧)山”之“山”,寫作“心”字,由此可見作偽者對呂鳳子及其《四阿羅漢》的相關背景一無所知;按此一字之錯,便能斷此拍品必偽無疑矣,遑論其余!
其實,圖三呂鳳子先生的《四阿羅漢》,現藏江蘇美術館。該圖縱76.5、橫105厘米,設色紙本。曾展
出于2001年9月30日—10月21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的“百年中國畫展”,又曾被多種畫冊收入出版。呂鳳子的《四阿羅漢》作于1942年,是作者1937年“七·七”事變后,率正則學校部分師生員工自江蘇丹陽輾轉西遷四川,他親自體驗到國破家亡的苦難遭遇,激起他抗戰救國的愛國熱情,也給他的藝術創作增添了新的題材和內容;為他的人物畫創作開辟了新的途徑。在此期間,他作為藝術家以畫筆來反映中華民族在日寇鐵蹄下遭受的災難,人民大眾因戰爭而逃亡的苦難,或借佛教人物故事來嘲諷、抨擊時弊,為民眾呼喊……作品有如:《流亡圖》、《敵機又來矣》、《纖夫》、《逃難》(前二圖于1939年由教育部選送蘇聯參加展出,作者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等。最為著名的便是《四阿羅漢》。作品中作者借取佛學中悲天憫人的故事,以四阿羅漢嬉、怒、悲、憤的情態來嘲諷戰時當局政事的腐敗和不恤民意。1938年,他作為藝術教育家,在四川璧山縣重建私立江蘇省正則職業學校;1940年,受教育部委派出任國立藝術??茖W校校長。1941年,他病倒入重慶歌樂山中央醫院。1942年,經教育部批準,在璧山創辦正則藝術專科學校。故在同年創作的《四阿羅漢》的款題中有“三十一年(1942)十月鳳先生病起辟山”之語。該圖在重慶舉行的第3屆全國美展中獲得一等獎,這也是戰時唯一的最高美術獎勵。這些便是呂鳳子創作《四阿羅漢》的大致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