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鈺的墨梅,“蒼老古樸,墨氣雄厚,”時稱“絕技”。他對梅花情有獨鐘,癡情有加,無日不畫,集梅萬幅,靡不臻妙,有清以來,無有過其豐者。
最近幸見民間收藏童鈺的一幅佚作《墨梅圖》,頗為精妙難得。該圖系紙本,縱102、橫34厘米,水墨寫意梅花一本;隱去老梅主干,但見粗壯分枝三杈由左側(cè)斜出,枝枝如鐵,錚錚向上,枝頭朵朵梅花待放,暗香浮動,冰雪精神,一種清冷文雅之氣飄然四溢。筆墨剛健自如,濃淡疏密相宜。幅左行草題詩道:“一生清冷避繁華,水曲山腰望轉(zhuǎn)賒。不是此花偏愛我,幾人寒夢到梅花。”款書“壬寅春仲寫意,二樹。”下鈐“二樹”等印。右下有“萬幅梅花萬首詩”白文長方閑章壓角。左下鈐“羅浮主藏”收藏章一方。“羅浮主”不知何許人也?
童鈺(1721-1782),字璞巖,又字二如,號二樹,又號借庵子、梅道人、梅癡、太平客等,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終生布衣,性落拓,不為家計,賣文錢隨手輒盡。工書,精古隸。善山水,以草隸法寫蘭竹木石。尤善寫梅,宗楊無咎法,“使氣入墨,奇風怒云,奔赴毫端。”(袁枚語)興之所至,常在月光下濡墨作畫,“縱橫欹側(cè),皆成妙品。”
二樹之詩,亦以詠梅為勝,世稱“二絕”。有“絕筆梅花絕筆詩”之譽。其《畫梅》詩云:“十丈炎威十丈塵,毫端猶見雪精神。莫嫌拂袖多寒氣,我是人間避熱人。”又有“空山突見古時月,老樹忽先天下春”之句,論者謂奇情逸氣。平生所作不下萬本,故自刻閑章“萬幅梅花萬首詩”,鈐于得意畫作之上。
關于童鈺的身世,生生死死,頗具傳奇色彩。幼時,友人劉鳳岡夢童化為梅花二樹,喜告之,從此即以“二樹”為號。家貧,嫁女無資,賣梅百幅,以充奩具。蔣寶齡《墨林今話》記童逸事說:二樹畫梅“名獨著,人得其一幅,拱璧視之。”相傳他寄寓洛陽時,嘗寫梅壁間,時方冬日,百蟲俱蟄,忽有凍蜂潛集其上。他的梅花傳神,竟達如此亂真的地步!童的相契沈又希為此曾賦詩一首紀其實:“雪湖畫梅蜂食須,樹翁畫梅蜂繞株。遙遙相去二百載,淋漓大筆同沾濡。”
童鈺還有一方自篆閑章“不知是我是梅花”。由這幅《墨梅圖》的題詩中,可見其梅情詩意,愛梅忘我,梅我相融的惓惓精神。此圖作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春季,即二樹病卒前的絕筆之制,非常珍貴難覓,它的面世,可豐富清代畫史的內(nèi)容。
童鈺的壽數(shù)不算太長,活到六十二歲。關于他的逝世,也流傳著一段離奇神話的故事:某年,疾中忽夢一道士相招,揮之乃去。及病揚州志館,又夢道士云中至,“為被五珠衣,牽白鶴使騎之”。自知病不可愈,然猶扶兒強起,畫梅題詩寄袁枚,詩未就而卒。可謂為梅而生,為梅而死,傳為畫壇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