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很喜歡鵝,后人說他是為了在鵝身上研究書法,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正像有人寫作愛聞爛蘋果有人愛泡浴缸一樣,王羲之寫字也有一個怪癖,那就是聽鵝叫,在他看來,鵝叫美如天籟,一聽到鵝叫,就心情倍兒爽,字也飄若浮云矯若游龍起來。
一天,王羲之聽說會稽有個老婦養了只鵝很另類。此鵝體健貌端,身高半米尚未婚配,尤善鳴叫,高歌時響徹云霄,比起那些哼哼嘰嘰的流行歌手,吐字清晰一百倍。于是忙叫車夫備車,邀集了41位親朋好友,前去考察。為了免交過路費,也為了避免路霸打劫,羲之書了“王右軍觀鵝團”的橫幅掛在車隊前頭。
羲之是右軍將軍,所以,一進縣城,早有縣令帶了領導班子親自迎候,一群書法FANS也捧著本子、襯衫等他簽名。縣令先是向他匯報本地的養鵝業發展情況,為GDP貢獻了多少百分比,然后到賓館進餐,酒足菜飽桑拿之后,有秘書請他題字,他寫下“公正廉明”四個遒勁爽利的大字,秘書奉上一個紅包。
第二天一早,縣衙派官車開道,半個小時就到了老婦所在的村子。又有村長一干人等守候多時。村長說:“先吃飯,先吃飯,菜都擺好了。”羲之說:“還是先看鵝吧,把老婆婆找來。”老婦領著羲之來到一塊平曠之地,那上面早擺好了幾十桌酒菜,老婦用手一指:“中間那桌就是”羲之驚愕上前,村長指著一張大圓桌說:“為了燒好這只鵝,我們特地請了杭州的特廚,做成了這桌全鵝宴,將軍請上坐。”天哪,那只有個性的另類鵝已被做成了冷盆、熱炒、湯、煲等十幾種,供在桌上,羲之差點暈倒。村長還在一旁喋喋不休:“我們的特廚根據婆婆那只大白鵝的優良品質,運用蒸、炒、燜、燒、燉、汆等多種烹飪工藝,烹出‘鵝掌清波’、‘五彩鵝肝’、‘麻花鵝丁’、‘香辣鵝頭’、‘滑炒鵝腸’……鵝肉性甘平、無毒,補虛益氣,有暖胃生津之功效,為食補之佳品……”
“夠了!”羲之打斷村長的解說,責問老婦:“真是暴殄天物啊!誰叫你自作主張殺掉鵝誰給了你漠視生命的權利”老婦辯白:“你這位領導真有意思。上次上邊來人到隔壁王老三家的魚池釣魚,名為休閑,實際還不是為了吃全魚宴,走的時候還運走了300斤魚你們這次大老遠地跑來,不就是想吃這只鵝嗎?我就這只鵝,想吃就吃嘛,偏要文謅謅假裝正經打官腔!”羲之氣得胡須翹成了毛筆,一句話也說不上來。鵝香撲鼻,他的七個兒子比賽似地流口水,王獻之抹了抹水洗過一般的下巴,說:“爸,你不吃,我們可要動手了啊。”他的話音剛落,他幾個哥哥就一擁而上,撕扯啃咬。羲之發火了:“你們把鵝骨給老子留下!”兒子們擦著吃得油膩發光的嘴驚嘆道:“老爸,你還要打包啊?”羲之嘆道:“真是孺子不可教也,我是想把鵝骨帶回去建鵝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