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之前寫過很多該如何存放普洱茶,讓普洱茶越存越香的文章。于是,一些才開始接觸普洱茶的茶友就問老驥,總說普洱茶越存越香,除了價格能越來越貴,對于普洱茶陳化還有其他的什么好處嗎?老驥在這里告訴大家,普洱茶陳化這些價值是最明顯,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好處,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
該如何正確認識越陳越香?
“越陳越香”是普洱茶陳化過程的形象化描述,是普洱茶整體架構中的一個鏈條,它的核心內容是陳化的機理,也是普洱茶第三大價值——即陳化的價值。換句話說,“越陳越香”是普洱茶陳化機理的另一種語言表述。“越陳”是時間概念,“越香”是品質概念。普洱茶陳化的過程,是普洱茶最后的一道加工過程,也是品質提高戓再造的關鍵。
但是,我們并不能簡單的望文生意來看普洱茶越陳越香這個概念,它實際上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普洱茶經陳化之后,確實存在樟香、蘭花香、棗香等芳香類物質,這些香型唯普洱茶所獨有,與綠茶與烏龍茶的香氣有很大不同,不能用綠茶與烏龍茶的品飲標準去簡單的套用與比照;二是普洱茶的“越陳越香”是對普洱茶陳化過程的一種形象化表述,其“越香”不單單指香氣而言,而是泛指品質的概念。
普洱茶陳化的好處:
茶品嘗的好處:
普洱茶在存放的過程中,由于水分、溫度、陽光等因素,在湯色、滋味、香氣等方面都發生了改變,生普的湯色會由黃轉變為紅黃,日曬氣也會隨著時間減少甚至消失。而熟普也是一樣,湯色也會逐漸變為紅褐色,堆味也會逐漸減輕至消失。
香氣的變化:
普洱茶以其“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贏得了茶中“能喝的古董”的美譽,且這也成為普洱茶市場上衡量陳化普洱茶價格的重要因素。合適的儲存條件下,普洱茶在陳化過程中確會產生烤香、酚香、陳香和木香等香氣。
浸出物含量的變化:
浸出物包括茶多酚、可溶性糖、氨基酸、咖啡堿以及水溶性果膠等等。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反映了普洱茶中可溶性物質的多少,標志著普洱茶茶湯的厚薄、滋味的濃強程度。但目前對于陳化時間與浸出物的多寡并無確切的說法。
咖啡堿含量的變化
咖啡堿作為茶葉的特征物質之一,是茶葉中含量最多的一種生物堿。目前研究的結果一致表明咖啡堿在茶的貯藏存中是隨著時間變長而減少的。
普洱茶陳化過程對環境的要求:
1、地理位置的要求——即大環境必備的兩個特點
第一,普洱茶是發酵的產物,只要是發酵,就對溫度和濕度有一定的要求。
這個要求實際上就是以“高溫、高濕”為主。普洱茶特有的微生物及其固有的酶,只能在“高溫、高濕”的狀態下,產生漸進的酶促反應。這種酶促反應有一個“最適溫度”區間,它的起始溫度是在15℃,溫度每增加10℃,其酶促反應加快。但超過50℃,酶蛋白會出現變性,反應速度下降。因此,普洱茶陳化過程的“最適溫度”應在15℃至50℃之間。廣東、香港、臺灣等全年溫度基本上都在20℃以上,其春季、秋季也經常在30℃以上,夏季更是經常在40℃左右,且早晚溫差不大。基本附合酶促反應的“最適溫度”的要求。而云南一年四季,處于“高溫、高濕”的時間則很短。且冬季的溫度經常在10℃以下,早晚溫差較大。這就自然出現一個現象,同樣的普洱茶,存在廣東、香港、臺灣與存在云南比較,其陳化的效果不同。前者陳化速度快于后者;
第二,普洱茶的發酵離不開一定的“濕度”,通常意義上的“干燥”不利于微
生物的繁衍。普洱茶陳化過程“最適濕度”為55%至85%之間。廣東、香港、臺灣除冬季外,一般的濕度都在70%以上,冬季的濕度也在55%以上。而云南全年絕大部分濕度在70%以下,冬季和秋季更是在50%以下。使普洱茶陳化的效果低于廣東、香港、臺灣地區。因此,地理位置——大環境的優勢使廣東、香港、臺灣成為普洱茶后發酵地的首選。
2、濕倉與干倉
所謂“濕倉”是源于香港早期的存茶方式。他們利用香港大環境本身就存在
的“高溫高濕”的自然特性,有意識將普洱茶存放在更潮濕的倉庫,甚至有人還不時地灑水,增加“高溫高濕”,目的是加速普洱茶的陳化。這種做法雖然有“激進”的成分,但為普洱茶的發酵提供了有益的嘗試。現代普洱茶的人工發酵----渥堆發酵的產生,實際上就是受到“濕倉”的啟發,并延續這種思路,將其更科學、更規范而已。“濕倉”的做法雖然表面上加速了普洱茶的陳化,但也帶來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弊端,即發酵的過程由于茶葉吸水量太大,造成了對有益菌的抑制和腐敗菌的“興盛”,直接導致了普洱茶出現了部分“腐爛”。我們喝到“濕倉茶”感覺到的那種“濕倉味”,實際就是茶葉部分變質所產生的“霉味”。其實,就“濕倉茶”而言,大部分的存茶者已經放棄“濕倉”的做法,他們現在的存茶方式已有大量的改進。
所謂“干倉”的提法,是相對“濕倉”而言。是指在干燥、痛風、濕度小的環境中存放普洱茶。一般干倉茶葉在溫度、濕度適中、通風透氣、清爽無雜味的環境下發酵陳放,屬于自然的陳化過程,保存了普洱茶的本質真性,也增加了品茗的價值。因此,如今大部分存茶者也在使用干倉的存儲方法,因為這樣的茶更具有品茗價值!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