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 ,是梅堯臣《依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謨寄茶》詩中的名句,他寫此詩,是為表達對蔡君謨寄贈團茶的感激之情。蔡君謨,就是大名鼎鼎的蔡襄,他創制的小龍團茶,每餅價值二兩黃金,只進貢給皇帝,大臣們一般無緣享用。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 事志》記載: 慶歷中,蔡君謨為福建轉運使,始造小團以充歲貢,一斤二十餅,所謂上品龍茶者也。仁宗尤所珍惜,雖宰臣未嘗輒賜,惟郊禮致齋之夕,兩府各四人,共賜一餅。宮人翦金為龍鳳花貼其上,八人分蓄之,以為奇玩,不敢自試,有嘉客,出而傳玩。 小龍團茶量少價珍,造成一時洛陽紙貴。歐陽修《歸田錄》也寫道: 茶之品,莫貴于龍鳳,謂之團茶。 其品絕精,謂之小團。 蔡襄精于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推崇建盞的書法家、政治家和茶學大家。
宋代建甌北苑茶的改進與提高,蔡君謨功不可沒,故前人曰: 建茶所以名垂天下,由公(蔡襄)也。 蔡襄一冊《茶錄》,寥寥數言,奠定了宋代飲茶的理論基礎。他寫道: 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蔡襄在他的著作里,提到了 紺黑 、 色紫 ,在《說文解字》中,紺的意思是 帛深青揚赤色 , 紫 的意思是 帛黑赤色也 。赤黑為紫,紺是屬于紫的一種色調。紺黑,大約指的是黑中泛紫紅,故在詩文里,蔡襄有 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 。梅堯臣有 兔毛紫盞紫相稱 ,范仲淹有 紫玉甌心雪濤起 ,蘇軾有 明窗傾紫盞,色味兩奇絕 。
從上面的詩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紫甌、紫盞,都是確指宋代點飲團茶的專用黑盞,尤其是蔡襄的 兔毫紫甌新 ,不就是梅堯臣詩中的 紫泥新品泛春華 嗎?當今很多人,把詩中的 紫泥 刻意解讀為紫砂,以此證實紫砂的源遠流長,這種望文生義的淺薄做法,只會貽笑大方。我們可以試想一下,梅堯臣寫此詩時五十多歲,他與蔡襄、歐陽修都是知己親朋,蔡襄為表達摯友之間的深情厚誼,給同樣愛茶的梅堯臣寄來了上好的團茶。假設梅堯臣把蒸青搗壓的小龍團茶,掰成小塊,用尚未誕生的紫砂壺泡著喝茶,這個腦洞大開的穿越場景,會不會令人捧腹大笑?2005年,由南京博物院、無錫市博物館、宜興陶瓷博物館等組成的聯合考察隊,對宜興丁蜀地區古窯址的大規模考古證實,紫砂被有目的性地使用,應始于明代的中晚期,這個考古結論,與明人記載的紫砂壺的發端,基本是一致的。(來源:靜清和,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