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堅字石梅,又號石楳、石眉,清嘉道年間山陰人。擅長人物花卉,工鑒賞,多巧思。砂胎錫壺是其創制。
瞿應紹(1780 1849),字子冶、陛春,初號月壺,改號瞿甫,又號老冶,上海明經,嘗任訓導。工詩詞尺牘,少與郡中賢士大夫游,名噪昊松。于墨竹功力最深,縱逸自如,論者咸謂當時第一手。 子冶嘗制砂壺,自號壺公,倩鄧符生(奎)至宜興監造,精者子冶手自制銘,或繪梅竹,鋟于壺上,時人稱為三絕壺,克繼曼生之盛。至尋常之遺贈之品,則屬符生代鐫銘識。 中國畫家直接在紫砂壺上作畫鐫刻,當以子冶為首創,使砂壺藝術的內涵更為深廣。
梅調鼎(1839 1906),字友竹,號赧翁,浙江慈溪人,晚清學者、詩人書法宗二王,效仿陳曼生之舉,與藝人韻石合作制壺銘刻,留下了不少佳器佳銘。其茶壺的題銘成就不遜于陳曼生,亦極神妙。如 秦權了壺 題銘: 載船春茗桃源賣,自有人家帶秤來。
除上述人物外,還有不少梅調鼎銘秦權壺(林園制)文人為紫砂陶著書立說,其中較著名的有:明末周高起的《陽羨茗壺系》,清乾隆年間吳騫的《陽羨名陶錄》,清嘉、道年間朱堅的《壺史》,清代張燕昌的《陽羨陶說》,民國李景康、張虹的《陽羨砂壺圖考》,明周容的《宜興瓷壺記》,清吳梅鼎的《陽羨茗壺賦》,明嘉、萬年間項墨林(墨林居士)的《歷代名瓷圖譜》,明末清初張岱的《陶庵夢憶》,清康熙年間李漁的《雜說》等等。
本文節選自《紫砂入門十講》,作者:徐秀棠,山谷,文字由說茶網錄入)
注: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