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茶文化的發展,把玩收藏紫砂壺的市民及企業家越來越多。紫砂壺漢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始于明朝正德年間,原產地江蘇宜興,因其礦藏的稀缺性和功能的獨特性受到不少人的追捧,成為當下炙手可熱的文玩之一。再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以及茶禪一味的文化,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源于喜愛傾力收藏
時下企業家熱衷養紫砂壺和收藏紫砂作品。日前,福建省規模最大的一家以紫砂收藏為主的美術館在泉開館,館藏包含民國時期紫砂泰斗顧景舟的高腰線提梁壺在內的400多件名家珍貴紫砂作品,形態各異,韻味十足。這些紫砂作品大多數為知名收藏紫砂壺專家陳志金所收藏。
記者走進該收藏館中,400多件紫砂分門別類,展品從明末清初到現當代,歷史年度跨度近500年,人們在收藏的紫砂中窺見歷史,領略每個時期不同的文化。有清初代表作品紫泥貼花葡萄大壺、清代乾隆時期的爐鈞釉漢方壺、道光時期的大葡瓣、民國時期的溫酒壺,還有近代成套的四方茶壺及茶爐,當代的一組主題為 禪 的作品表達出 禪修 禪境 禪定 三種不同的禪意,還有代表豐收含義的錢鼠咬布袋,魚嘴造型萌趣十足的漁翁套組,清新脫俗的荷葉青蛙,線條優美的靈寶壺 各種大壺小壺 斗陣 盡顯魅力,而最值得一提色是鎮館之寶 紫砂泰斗顧景舟的高腰線提樑壺,別看小小的一個壺,價值達700多萬元。
作為茶器和各類古玩物的收藏愛好者陳志金對記者說,近年來,隨著茶文化的發展,紫砂壺也成為炙手可熱文玩之一。從2009年接觸紫砂開始,他便喜歡上了紫砂,他不僅訪遍全國各地去考察各種文化精髓與珍稀古玩,更深入到紫砂壺文化的發源地 宜興去探究那令人著迷和陶醉的宜興紫砂壺。
用的不多,收藏的不少
泉州人愛飲茶,安溪鐵觀音世界聞名。俗話說 好茶配好器 ,紫砂壺作為飲茶品茗的頂級茶具,受到很多文人雅士的追捧,其中不乏受到企業家的厚愛。 這些古今雅物能時刻提醒我們對藝術的敬畏,又可以借此來傳遞關于紫砂、茶(器皿)與藝術品的生活美學,讓朋友們能以藝術為媒,品茗清談,共同探尋美的底蘊和源泉所在。 在泉州市區某文化藝術館的工作人員小徐告訴記者。
但是,據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在泉州用紫砂壺泡茶的人是比較少的, 或許因為鐵觀音的香氣十足,紫砂壺會吸收掉它的香味,改變原有的味道,不適合泡鐵觀音,而比較適合泡大紅袍和紅茶。 在泉州做生意多年的莊先生說道。泉州后城某藝術館老板周先生也表示,雖然用的不多,但收藏紫砂壺的人卻并不少,每年都有很多藏家找他買名家壺,比如周桂珍、呂堯臣、譚泉海等大師級作品,每把壺基本上都在百萬元以上,具有很高投資價值。
壺癡 收藏術
紫砂壺收藏達人莊舍告訴記者,一把好的紫砂壺,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好材料,二是好工藝。此外,判斷是不是一把好壺,還要看泥料是不是正宗原礦紫砂。
一、鑒別真紫砂的四種方法
1、肉眼直觀法:一般紫砂壺顏色單調而不花哨,沉重而不鮮艷。
2、開水淋壺法:將剛燒開的水倒進壺內并沿著壺身澆下,蓋上壺蓋。會看到水被慢慢吸干。
3、觸摸法:紫砂泥主要是由粘土、石英、云母等構成。這些礦物質使得紫砂壺觸感細膩,但并不光滑。
4、手中掂量法:紫砂壺密度較大,用手掂景,有一種厚重感,越是劣質的壺其密度越小,越輕浮。
二、紫砂壺的開壺和養壺
1、開壺:熱身(將剛買回來的紫砂茶壺內外沖洗一次,然后放進沒有油潰的煲,加3倍高度的水煮2小時) 降火(將豆腐放進茶壺內,放一倍水煮1小時) 滋潤(將甘蔗切開后,放在煲內,煮1小時) 重生(挑選茶葉,放人茶壺內煮1小時)。
2、養壺:一是做到專壺專用,一壺侍一茶;二是常常擦拭。
注: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