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是泡茶利器,然而泡茶的過程中,總有些意外讓美好打了折扣。于紫砂壺而言,最大的意外就是 出水口被堵住了!
如何才能避免出水口被堵住?首先,我們研究一下最基礎的硬件 紫砂壺的出水孔。紫砂壺的出水口孔有三種形式:1、獨孔;2、網孔;3、球孔。
相關資料顯示:1、明清時期,紫砂壺基本都是獨孔;2、清末到20世紀80年代之間獨孔和網孔(多孔)并存;3、球孔是從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制作的。因為它能有效的防止茶葉堵住壺口,保證了出水流暢,所以球孔紫砂壺也獲得了很多茶友的喜愛。
從各種沖泡實驗來說,三種孔型在出湯時好用的程度是:球孔 網孔 獨孔。
構造弄清楚了,為了防止出水口被堵,選購紫砂壺時盡量選擇球孔的紫砂壺,就一了百了了。那么,這樣是不是在說早期的壺就不要用了,或者完全不好用了呢?不是這樣的。
很多名家壺從工藝、泥料、設計上來講都非常不錯。只是因為獨孔,在使用的過程中如果動作特別粗放,茶葉就很容易進入流口,出水立即就會中斷或者不流暢。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就要反思自己有沒有作出配合這種茶具的動作。是不是在出湯的過程中,動作不是穩穩的循序漸進?比如,提起紫砂壺,突然就把壺身立起來了,這時候,茶葉會一下子堆到壺口處,壺口必然被堵。
一出水就把壺立起來,茶葉就容易堆在壺口,所以紫砂壺口很快就堵住了,直接造成出水不順。然而,為了把茶湯出盡,紫砂壺也是需要作出立起來這個動作的。有沒有辦法可以讓茶葉不堵到壺口?辦法是有的,還是那句話:操作者要作出配合這種茶具的動作即可。
使用獨孔或網孔紫砂壺時,尤其是沖泡細嫩的茶葉之時,先調整心態,一定不能操之過急。動作要平穩,緩緩倒出茶湯,漸漸把壺身立起,把茶湯倒干凈。如果能保持一種相對平穩的操作方式,那么當出完水之后,茶葉應該還是服服帖帖的在壺底,而不是堆在壺口。
當我們起手就很平穩,出湯的過程中也能保持平順,茶葉就會很服帖的在壺底,壺口邊就沒什么茶葉了。所以出水就比較順。
注: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