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未寫了,閑來無事,跟同行交流聊天,整個普洱茶行業的廣州倉儲的普洱茶,賣到北方或者說賣到除華南地區之外的地方,總有這樣那樣的爭議,爭議最多的就是廣州倉的“悶倉味”,北方理解為“霉味”,多數情況以退貨解決,損失不算還直接降低了相互的信任度!
既然和倉儲相關,那我們就談談普洱茶倉儲的幾組名詞:
1、干倉,濕倉;
2、昆倉、北倉,廣倉
3、霉變味,倉庫味
一,干倉和濕倉
首先大家想到的就是“干倉”,所謂干倉我們指的是干凈且相對干燥的倉儲環境簡寫,干凈第一,干燥適度!因為普洱茶的陳化它離不開濕度和溫度。經過大量的實踐和科學研究,普洱茶的轉化是由酶促反應和微生物促進發酵,使得口感的不斷變化。參與轉化的微生物簡稱有益菌落,酶促反應和有益菌群的生存和活躍,講究溫度濕度,溫度在20℃~30℃左右,濕度在60%~70%為佳。
這個,就是正常能儲存出好茶的廣東倉環境。
“酶促反應”,具體化學名稱(找度娘)通俗來說就是通過適當的濕度環境,有益菌大量繁殖會產生酶類物質,而這些酶類物質會促發酶促反應,就是相當于一個天然的催化劑催化來自茶葉里的有機物質。在有益菌大量繁殖過程中慢慢改變茶葉色澤,香氣,滋味等等。
酶促反應呢,跟溫度相關;而有益菌,則跟濕度相關。
溫度低了酶促反應緩慢甚至停滯。濕度高了,霉菌的繁殖速度快于有益菌。導致霉變。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經過大量的實踐和科學研究,酶促反應活躍度和有益菌繁殖相對的最佳溫度在20℃~30℃以內,濕度在60%~70%為佳。
這個,就是廣東茶人根據經驗和科學依據,人為創造出來的干倉環境。
二、昆倉、北倉和廣倉
再來了解下不同溫濕度條件下普洱茶的轉化
1:高溫高濕:溫度長期高于30℃,濕度長期高于75% ,茶葉霉菌繁殖速度快過有益菌使其產生霉變,后期無法品飲——這就是濕倉了。
2:高溫低濕:溫度長期高于30℃,濕度長期低于50%,有益菌難以繁殖,由于溫度偏高酶促反應加快,使得陳化緩慢,長期下去易產生高溫倉!——正常情況下,很少這種倉。
3:低溫高濕:溫度長期低于10℃,濕度長期高于75%,這種狀態下酶促反應與有益菌繁殖緩慢,長期下去,茶葉香氣差,餅面顏色陰暗,不夠油亮,同時也有一定的發霉的風險!——這種倉應該也不容易存在。
4:低溫低濕:溫度長期低于10℃,濕度長期低于50% 。過于低溫低濕,使得普洱茶的酶促反應和有益菌基本處于停滯狀態。長期放下去口感基本無轉化。——昆明倉、北方倉基本這狀態!
綜上所述:我們再來談談廣州倉和北方倉口感區別!
廣州倉特點:足夠的溫度和濕度。
優點:自然環境影響,生茶轉化快,湯色紅甜潤,茶湯厚度好,熟茶滑潤醇和!
缺點:不夠清爽,香氣對比北方倉儲略低沉(環境因素)。所以為什么廣東雨天喝茶通常喝不到茶的正味!
北方倉特點:溫度在一年中大部分時間不錯,濕度大部分時間不夠。
優點:口感純正,香氣高揚,層次感強。
缺點:不具備廣州倉的優點了——轉化慢,不夠滑潤!
三、霉變味和倉庫味
對比以上特點我們再來重點說說廣州倉的倉味。
說到倉味,大家通常聯想到濕倉。
其實,濕倉茶,指的是霉變茶,從味道到餅面再到葉底都已經因為濕度太高受潮霉變了的茶。
我要重新定義下廣州倉儲里的“倉味”定義——倉味,指的是倉庫的味道,是基于廣州倉濕度高,通風不夠及時導致的悶倉味!
這種茶的香氣與倉庫的味道并存,餅面也是油光的,除了輕微倉庫味道和茶香略低沉,其余均為北方倉儲達不到的優點。尤其是剛出庫的茶!味道明顯!
這種茶,需要從大倉庫里搬出來,重新接觸新鮮空氣,還需要空氣有流動,而且不超過相對濕度75%,以便散去倉庫味道——這,就叫做“醒茶”。
這就好比我們偉大的建筑工人長期戶外工作,表面蓬頭垢面,內心是缺美無缺,回家洗洗,一樣都是黃種人,甚至在某些方面優于常人!
茶葉也一樣。
如廣州倉儲的茶放在北方干燥的通風環境中半個月左右,散去倉庫味道,去除水氣,即可達到南北優勢結合的特點!
各位茶友不妨散提、單餅購買些好倉儲出來的廣倉茶,醒醒茶,試試!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