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大家庭中,是非爭論神調調最多的,恐怕非普洱茶莫屬了。為什么呢?因為它來自于彩云之南那片美麗而神秘的土地,是可以在時間軸上跳舞的茶葉,是可以喝的古董,能喝能藏,風靡中國的大江南北。其實,普洱茶沒那么神秘。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幾乎所有的發酵食品都離不開三種模式:固態發酵、半固態發酵、液態發酵。就酒類(白酒、黃酒、紅葡萄酒)而言,這三種發酵模式是連續進行的,缺一不可。其中,前兩種發酵對發酵物破壞很大,幾乎是"摧毀”性的,可謂“一場革命”,而到了第三種模式:液態發酵,則變得“靜悄悄”的,其實是進入了“后熟”階段。它的周期可以很短,但好品質的產品可能需要時間很長。對好的酒類而言,高品質的酒體是第一要件,第二要件就是“陳化”,也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后熟”時間。
但普洱茶則是一個另類。它只有一種發酵模式,即固態發酵。
普洱茶的固態發酵與酒類的固態發酵不同,它一直與發酵底物(茶葉)“榮辱與共”,極少對發酵底物進行破壞。這就使普洱茶的固態發酵與其他很多發酵食品的固態發酵有一個本質上的區別:酒類產品的固態發酵最終脫離了發酵底物的“原形”,對發酵底物的“破壞”極大;但普洱茶的發酵始終與發酵底物相互依存,其所有的發酵過程都是在保留普洱茶原始架構下進行的。換句話說,普洱茶的固態發酵是“靜悄悄的、漸進式的一場變革”,而非發酵底物的“一場革命”。因此,我們也稱普洱茶為“自然發酵”
普洱茶自身的性質,決定它后期在科學的存儲條件下越存越香。剛制出的普洱生茶,嚴格來說只是“半成品”,須經倉儲陳化,才能淋漓盡致展現它的風味,才算“成品”;剛制出的普洱熟茶雖可即飲,也有陳韻,但通過存儲轉化的普洱熟茶,其口感更加甘醇厚重,這種獨特讓人享受的的口感,只有時間才能沉淀出來,工藝是無法復制的。
故要喝到口感好的普洱茶,就得存,越存茶品質越佳。年輕時存茶,自然以后就有老茶喝。目前市場上經過存儲的普洱茶,價格較之新茶往往讓人望而卻步,故自己存茶喝,是比較實惠明智的做法;其次,存得越久的普洱茶通常經濟價值越高。存的茶如果自己喝不完,或者市場價格不錯,也可選擇出售,出售存茶也許還能帶來不菲的收益。從存茶的品飲價值和金融價值來看,年輕時存茶,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存茶”的目的是為了讓普洱茶在陳化條件下加速成熟,獲得更佳品質,就時間而言,它們對時間的需求依次為:生茶(長)----熟茶(中)----普洱茶膏(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