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普洱茶的朋友們,經常會被很多時間概念搞得一頭霧水?各種 新茶 、 老茶 、 中期茶 、 印級茶 、 號級茶 我們在品飲普洱茶的魅力時,這些時間概念有時會又變得格外重要,只有了解了一款茶所產生的時代背景,才能更好的觸摸到它的歷史魅力。
今天,就梳理一下普洱茶的時間概念,分享給大家。
新茶:指的是新近生產出來的茶品,一般是指生產成茶品后1-3年之內的茶。
陳茶:代表有一定年份的茶,一般說陳茶,前面都會加上精確的年份,例如, 5年陳茶 。
老茶:一般指生產成茶品后10年、15年以上的茶方可稱之為 老茶 。
中期茶
市場上原本沒有 中期茶 一說,它是由 陳普 這個概念轉化而來的。只是 陳普 很難用來界定茶品的年限,于是就有了 中期茶 的概念。有人把年限在3-5年、5-10年或10-15年的茶稱為中期茶;有人把3-7年的茶也稱為中期茶。
還有學者認為,從陳普與中期茶概念相似的角度看來,貯存年限六七年到十五六年的普洱茶,亦可稱之為中期茶。
關于中期茶的年份期間,盡管業界還是見仁見智,沒有統一標準。不過可以明確的就是,中期茶就是指經過多年陳放后,正處于轉化過程中,陳化效果達到較好階段的茶品。
號級茶、印級茶文革茶及七子餅茶
號級茶,也被稱為 古董茶 ,一般指清末到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之前(年代截止日期為1956年),私人商號出品的普洱茶,比如乾利貞宋聘號、同慶號、同興號、車順號等。號級茶只存在于1956年前,無棉紙、內票,只有內飛,石磨壓制,裸餅,基本為筍葉包裝。
1956年,按股合并私營茶莊或茶業公司于國營企業,從此結束私商經營茶葉的歷史。也就是說,1956年以后,再無 號級茶 。
印級茶,又稱為印級圓茶,因其包裝紙上印有不同顏色的 茶 字(中國茶葉公司于1951年12月15日獲準并啟用八個 中 字環繞一個 茶 字的 中茶 牌注冊商標,以下稱 八中茶 商標)得名。
有紅印(無紙紅印、紅印鐵餅、甲級紅印)、藍印(無紙藍印、藍印甲乙級、藍印鐵餅、大字綠印、美術字綠印、)和黃印(黃印鐵餅)之分。
坊間印級茶最早時間也應該在50年代左右,直至文化大革命之前。其實在40年代初便有了印級茶,那時候的印級茶大多沒有紙包裝,典型代表就是鼎鼎大名的無紙紅印。
在此之后,正式在生產的茶餅用印有 茶 字的茶紙包裝,每筒裝七餅,每餅皆用紙包裝即為印級茶。
文革磚茶,中茶公司在1967年開始生產磚茶,利用緊茶的原料改做成磚塊型壓制茶,往后就以磚型茶取代了緊茶的生產。(只有下關茶廠保留少量緊茶的生產專門供應西藏寺廟需要。)
當時正是文化大革命開始,全中國大陸地區上上下下,一切都在配合革命展開,如火如荼,云南普洱茶的生產,也都是在這種氣氛之下。生產第一批磚茶時,以文化革命標志附上。我們現在稱之為 文革磚茶 。
七子餅茶,1972年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批準,恢復七子餅茶的生產,國營茶廠生產的普洱茶餅,外包紙印有 云南七子餅茶 并附印拼音字母,中間 茶 字以綠色為主。 云南七子餅茶 均生產于1972年以后。
歲月為普洱茶賦予了更為深厚的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小韻為大家簡單的梳理了普洱茶各個階段的時間概念,希望能幫助到我們熱愛普洱茶的茶友們更好地去感受普洱魅力!(來源:韻海之巔,圖來源:說茶網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