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 貓耳朵 這只小可愛在普洱茶圈逐漸嶄露頭角,受到了發燒友的 萬千寵溺 。隨著名聲越來越大,更多茶友開始認識到這個迷人小妖精的存在。
但因為產量極其稀少,市面上一泡難求,真正接觸過、品嘗過的茶友仍然是少數人, 貓耳朵 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今天常年深入倚邦茶山的小編就給您帶來 貓耳朵 最詳盡的講解。
貓耳朵是一種茶,通常被加工成普洱生茶。產于云南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倚邦地區,因外形小巧,呈卵圓形,像小貓的耳朵而得名。
在大葉種普遍分布的云南茶區,唯獨只有倚邦茶區是小葉種,且越小越貴。古六山之一的倚邦,曾經是普洱貢茶主辦地,獨以高貴的奇香和典雅的韻味,著稱于世。
如果說倚邦茶是榮登皇庭的 金枝玉葉 ,那貓耳朵就是貴氣嬌俏的 小公主 。
貓耳朵的特點
貓耳朵 作為小葉種中的精品,哪些特點呢?
1、數量少
倚邦的小葉種很多,
貓耳朵是小葉種里的小個子,
通常一片古茶園里只能找到一兩棵樹,樹齡較大,姿態蒼老。
2、采摘費勁
貓耳朵,采摘費勁,一芽兩葉甚至只有指甲蓋大小,不小心就從手里滑落。
不壓稱,幾個人忙碌一天也就摘個三、五公斤的鮮葉。
趕上農忙時候,很多茶農都不愿意采貓耳朵。
3、加工不易
數量少,殺青時投茶量不足,對火侯的掌握十分考究,
稍不留神就會過火,一但失手,足已毀掉一鍋好茶,
毀掉一天的辛勞,既然事倍功半,自然敬而遠之。
干茶條索太mini,挑揀黃片需要用上筷子,費時費力。
貓耳的品飲感受:
外形:一般一芽二三葉,條索細小,通常只有1-2cm。
自然成型,亳顯。
香氣:獨樹一幟的復合香型,熾烈的蜜香夾雜獨特的山野花香和果香,
香氣持久且杯底留香好。
湯感:入口細膩絲滑,甘甜清冽,水含奇香,回甘生津明快且持久,
韻味悠長,醇厚的湯感中蘊含飽滿的滋味,雋永難忘。
葉底:柔軟圓潤,分分鐘萌翻一席慕茗客。
科學探究
她如此與眾不同,很多茶友都忍不住深究下去,
那么貓耳朵究竟是種什么茶?
茶樹屬于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茶組(SectThea)植物。
張宏達教授將山茶屬分為4個亞屬,其中有 茶亞屬 ,下分8個組,茶樹被歸入 茶組 之中。
整個 茶組 共有32個種,3個變種。這些 種 和 變種 歸為四個系:五室茶系、五柱茶系、禿房茶及茶系。其中茶系下共有15個種(及變種)。其中便包括 普洱茶[C,assamica(Mast)Chang]和 茶 [C,sinensis(L).O.Kuntze],兩者為并列的 種 (Species)。
所以大家平時熟見的 大葉種 和 小葉種 并不屬于真正生物學上的 種 。
依成熟葉張的大小可分為特大葉、大葉、中葉、小葉四種類型,其面積計算公式為葉長 葉寬 0.7,依結果有這幾種。
特大葉 60cm2
40cm2 大葉 60cm2
20cm2 中葉<40cm2
小葉<20cm2
倚邦小葉茶
倚邦小葉茶Yibangxiaoyecha(C.sinensis)歸屬于茶系,是茶組植物中的一個種。
產勐臘縣象明鄉倚邦村(石板街),海拔1380m。同類型多株。栽培型。樣株灌木型,樹姿半開張,樹高23m,樹幅1.8mx1.6m,分枝密。芽葉黃綠色、多毛。小葉,葉長寬7.4cmx3.1cm,最小葉片5.1cmx2.3cm,葉橢圓形,葉色綠,葉身稍內折,葉面稍隆起,葉尖漸尖,葉齒銳、中、淺,葉脈6~9對,葉質較硬。萼片5片、無毛。花冠直徑3.4~3.6cm,花瓣6~7枚、白帶綠暈,子房有毛、3室,花柱先端3淺裂。果球形,果徑2.1~2.3cm。種子球形,種子褐色,種徑1.4~1.6cm。2010年干樣含水浸出物36.90%、茶多酚22.79%、氨基酸1.96%、咖啡堿2.15%。
專家觀點
筆者咨詢了云南農科院茶科所的多位種質資源專家,把各家觀點綜合為: 貓耳朵是倚邦本地小葉種,屬于群體品種,葉子呈卵圓形。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有地理氣候、土壤、基因突變等多種因素,目前還不能定論為一種品種,只算一種生產資料。
在生產上、因為產量極其稀少而被邊緣化,在審美上,因為形美味佳極其獨特而被萬千追捧。(作者:敬源號,圖來源:說茶網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