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
耐摔的手機是部好手機
茶的“耐泡程度”是如何影響茶湯品質的?這2大因素不可忽略
耐寒的植物抗凍生、命力頑強
耐看的人在超清鏡頭前從來不敗
還有……
PS:茶葉“耐泡”是指泡的次數多、泡的時間久
耐泡的茶葉到底是不是好茶?
這是一直以來備受爭議的問題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特點
茶葉好壞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而耐泡程度就是其中一種
茶葉的耐泡程度是如何影響茶湯品質的?
影響的因素主要有:
天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天然因素
一般來說
茶葉內含物質越豐富越耐泡
影響內含物質含量的主要天然因素有:
01 茶樹型
不同樹型茶葉內含物質不同
根據分支部位不同
茶樹型可分為
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這三種樹型的內含物質含量如下圖
喬木型>半喬木型>灌木型
相對于半喬木和灌木型茶樹
喬木型茶樹的茶葉更大更耐泡
而這種茶樹一般長在云南
所以云南的普洱茶和滇紅
相對比較耐泡
02 生長環境
一般高山茶樹生長矮小,葉小
因為矮小的茶樹更耐低溫
高山海拔高氣溫低、日照時間短
生長期也會縮短
產生的含氮化合物和芳香物質更多
茶葉就會更耐泡
很多高山茶
樹型小,茶葉小
但品質可不賴
此處順便提一下
適合茶樹生長的條件應該是……
03 老嫩程度
一般來說
越老的茶葉越耐泡
所以采摘一芽一葉或二葉的
比單芽的茶葉更耐泡
而烏龍茶和黑茶、普洱茶
比綠茶、黃茶更老更耐泡
但又各有各的優勢
不同茶類對茶葉老嫩的要求不同
直接用耐泡程度來比較茶葉好壞
是非常不專業的
有天然因素的影響
也有人為因素的影響
人為因素
01 制作過程
按常規操作
揉捻過的茶葉內含物質更易泡出
揉捻是茶葉制作環節中
影響茶湯物質泡出快慢的關鍵一環
綠、黃、紅、黑、烏龍茶和熟普
都得經歷比較充分的揉捻
揉捻會把葉片細胞壁搞破
使物質被泡出的速度加快
所以一般情況下
揉捻程度和耐泡程度成反比
普洱茶葉身形比較厚大
且多被做成緊實的餅狀或磚塊狀
不容易泡開
所以更加耐泡
02 沖泡方式
茶葉沖泡過程中
沖泡的水溫、投茶量等
都會影響茶葉的耐泡程度
像綠茶、黃茶這種比較嫩的茶
在水溫為85℃比100℃中更耐泡
而有的茶要更高的溫度
才能使茶的香氣和滋味釋放
如普洱茶、黑茶
用100℃的水還可能泡上十幾泡
但是
比如
在比較投茶量的影響時
要控制茶葉、水溫
用水量和沖泡時間這些量不變
投茶量多的更耐泡
03 存放方式
茶葉儲存得好不好
會直接影響茶葉的品質
如果儲存不當,茶葉受潮
會使茶多酚、VC、酯類等物質被氧化
芳香物質揮發
茶湯會變得寡淡或有異味
像普洱茶要經過后期陳化發酵
保存不當,陳化時間過長
茶葉也可能變得不那么耐泡
如果原來耐泡的茶
后來變得不耐泡或變味了
就要考慮茶葉是不是變質了
反之也是一樣
其次
茶葉耐泡程度
一般用同類茶葉進行比較
且在比較時還要控制變量
最后
耐泡程度只能作為
判斷茶葉好壞的一項指標
最最后
判斷茶葉好壞還得看這些因素
所以說,看問題不能浮在表面,得“潛下去”看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開頭提到的幾個例子也是如此……
耐摔的手機
有的手機之所以耐摔,除了手機本身材質防摔以外,還受地面硬度、手機保護殼、掉下高度等因素的影響,任何一種因素都可能使手機不被摔壞。
耐寒的植物
耐寒的植物能在寒冷的冬天活下來,主要是因為這些植物能在寒冷的刺激下,停止根部和葉片間的水分輸送,通過落葉來較少水份蒸發。而梅花就比較牛X了,必須要經過一個寒冷期才會形成花芽,但開花時樹上也是沒有葉子的。
耐看的人
越看越好看稱為“耐看”,可能是因為精致的五官、白皙的好皮膚、特別的氣質或優秀的品格,所以一般喜歡一個人就會覺得Ta越來越耐看,就像你們看我一樣。
耐泡的茶不一定就是好茶,得結合多種因素考慮。“茶葉耐泡”這個事兒告訴我們:判斷一個事物的好壞要綜合多種因素的影響。你還知道茶葉告訴我們哪些道理?歡迎踴躍發言!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