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華茶通典》編纂大綱討論會議在湖南長沙隆華國際大酒店召開。來自北京大學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中華全國供銷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浙江大學、湖南農業(yè)大學、安徽農業(yè)大學、南京農業(yè)大學、光明日報出版社、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茶葉分會、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等海內外茶科學、茶文化、歷史學、農業(yè)史學、考古學、文獻學、歷史地理學、民俗學、藝術學、社會學、傳播學等權威機構和權威學者四十多人與會。經編纂委員會組織討論研究,在嚴格按照唐《通典》體例編纂要求的前提下,形成“八門八典”所構成的《中華茶通典》編纂大綱。
本次修訂,在“八門八典、凡八十卷冊”(不含總目導讀卷)中,對分卷子目內容構建結構、相關重點卷冊,做出了具體說明,使本編纂大綱內容更加豐富,體例更加完備,因而更加具備可操作性。
《中華茶通典》將把迄今為止的中國茶史、茶考古、茶書茶典、茶樹資源、茶樹栽培、茶樹保護、茶葉加工、質量與安全、茶葉深加工、茶化學、茶貿易、茶經濟、茶與健康、中華茶館、茶與宗教、中華茶藝、茶器具、茶與收藏、飲茶習俗、茶與包裝、茶食品、茶美食、茶文學、茶美學、中華古今茶人、重要茶產區(qū)、重要茶企業(yè)、茶傳播與海外交流、當代茶科學與教育、茶的未來與發(fā)展等等的文字和圖片分類統(tǒng)攬其中。
《中華茶通典》全書按通典編纂形式編輯,初步計劃成書為80卷,約8000多萬字,20000多幅圖片。全書計劃三年完成。
該通典將集知識性、科學性、工具性、實用性、全面性、權威性、傳播性、收藏性于一體,它的編篡出版不僅對源遠流長的中華茶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中國茶產業(yè)發(fā)展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對提升中國茶和茶文化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和綜合實力也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