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本書《吃茶記》。
這是繼陸羽《茶經》之后,世界上第二部茶經。也是日本第一部茶著作,它對日本茶道產生了重要影響,作者被尊為日本的茶祖,他就是日本臨濟宗的初祖 榮西禪師。
榮西禪師為日本鎌倉前期僧人,俗姓賀陽,字明庵,號葉上房,備中(岡山)吉備津人。父親為吉備津神社的祠官,母田氏夜夢明星而有妊,懷胎八月即降誕。田氏本無憂惱,但聽鄰人說:「傳聞不滿期而生者,不利其父母。」田氏于驚嚇之余拒絕哺乳,然而三天之后,嬰兒竟不啼不死。當時有沙門陽嚴來至賀家,告誡應該專愛鞠育,田氏才開始為他洗浴哺乳。
榮西自幼聰敏超群,八歲就隨父親讀《俱舍》、《大毗婆沙論》等佛教經論;十一歲師事吉備郡安養寺靜心上人;十四歲登比叡山出家受具足戒;十七歲靜心上人入滅,即依師遺言,追隨師兄千命法師稟受虛空藏法,于苦修精誠中,屢見靈異。
榮西十九歲跟隨比叡山有辯法師修學天臺教義。應保二年(公元1162年),謁見伯耆大山的基好法師,學習密乘法義,盡得其旨后返回比叡山重受顯意法師的密法灌頂,掩關八年,細閱藏經。
榮西雖深入經藏,卻常感不足,又聞中國禪法興盛,于是在二十八歲這年,興發南游之思。仁安三年(公元1168年)四月,乘商船由博多出發,抵達明州(今浙江寧波)。
途中,上天臺山巡禮靈山圣跡見到種種瑞相,如青龍現于石橋;遙拜羅漢于餅峰,供茶湯而感現異華于茗碗;又詣阿育王山,見舍利放光。同年秋季大旱,郡主請榮西祈雨,修法之間,榮西身發千光,遍達霄漢,頓時滂沱大雨,解除旱象,故郡主賜「千光」之號,因而世稱為「千光祖師」。是年九月,與重源同船返日,攜回天臺新章疏三十余部,共六十卷,以及天臺時彥的書信,呈贈天臺座主明云僧正,僧正贊嘆:「子于支那揄揚臺教,實我國之光華也。」
文治三年(公元1187年),榮西四十七歲時再度入宋,往赤城天臺山,依止萬年寺虛庵懷敞禪師學禪。虛庵禪師為臨濟宗黃龍派第八代嫡孫,為禪門之耆老。榮西于虛庵禪師處盡心鉆研,參究數年后,終于悟入心要,得虛庵禪師的印可,繼承臨濟正宗的禪法。
建久元年(公元1190年),榮西在天臺山取道邃法師所栽之菩提樹枝,交付商船運回日本,植于筑前國(福岡)香椎神祠。當時榮西說:「我國未有此樹,先移植一株于本土,以驗我傳法中興之效,若樹枯槁,則吾道不行。」建久六年(公元1195年)春分,將菩提樹分種于東大寺;元久元年(公元1204年)再取分枝,種于建仁寺,兩處皆繁茂垂蔭,迄今依然。
早在奈良時期日本已將茶引入,但并不盛行。榮西攜回茶種,種植于筑前背振山及博多圣福寺,又贈送高辨三粒種子栽植于母尾,不久分植于宇治,為宇治茶園之始,漸漸地使茶更廣泛種植,榮西因此被尊為「日本的茶祖」。宋朝時禪法甚流行,而茶具有遣困、消食、快意等功效,故禪林有吃茶風氣;吃茶的禮儀、行法更成為禪門中重要的一環,于是有「茶禪一味」的說法。榮西將宋朝禪院的茶風引進日本,歸國后首度于鎌倉壽福寺、博多圣福寺、京都建仁寺等寺院,設立每日修行中吃茶的風習。
建歷元年(公元1211年),榮西撰《吃茶養生記》一書,為其晚年最后的著作。建保二年(公元1215),榮西獻上二月茶,治愈了源實朝將軍的熱病,自此,茶風更為盛行。
建保三年(公元1215年)夏,榮西示疾,午后,安詳遷化,世壽七十五,法臘六十三。榮西世稱千光派之祖、臺密葉上流之祖、遍照金剛、智金剛、渡宋巡禮沙門。著有《一代經論總釋》、《日本佛法中興愿文》、《三部經開題》、《不二門論》等。門下弟子有觀海、明全、行勇、嚴琳、榮朝、心海、道圣等人,其中以行勇、榮朝最為著名。
《吃茶記》全書分上下兩卷,用漢浯和日文兩種文字出版。上卷是寫茶葉的醫療作用和茶葉的產地。下卷是寫日本當時流行的各種疾病都可以用茶葉治療。
上卷開頭就說:“茶也,養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采之,其人長命也。天竺唐十同貴重之,我朝日本曾嗜愛矣。古今奇仙藥也,不可不采乎。”這段說茶葉的藥用價值和保健作用。接著用了中國陰陽五行辯證關系闡敘吃茶養生的道理。
書中道:“其養生之術可安五臟。五臟中心臟為王乎。建立心臟之方,吃茶是妙術也。廄心臟弱,則五臟皆生病”。是說人生病多半是由于心臟不好而得,心臟要好,吃茶是妙法。又說“五臟喜五味”,“肝臟好酸味”,“腎臟好咸味”,“肺臟好辛味”,“睥臟好甘味”,“心臟好苦味”。“五臟受味不同,好味多入,則其臟強,克旁臟互生病。其聿、酸、甘、咸之恒有而食之,心臟恒弱,故生病。若心臟病時,一切味皆違食,則吐之,動不食,今吃茶則心臟強,無病也”。“人若心神不快爾,必吃茶調心臟,除愈萬病矣。心臟快之時,諸臟雖有病,不強痛也”。又說:“心臟是五臟之君子也。茶是五味之上首也,苦味是諸味之上味也,因茲(此)心臟愛苦味,心臟興,則安諸臟也”,“若身弱意消者可知亦心臟之損也,頻吃茶則氣力強盛也,其茶功能”。
上卷的后半部分,論述了茶的名字、產地、樹形、采茶季節和制茶技術。引用了不少中國古書對茶的記載和詩歌對茶的描敘。特別是對陸羽《茶經》,榮西禪師做了甚深研究。在解釋“酒渴春深一杯茶”時說:“飲酒則喉干,引飲也,其時唯可吃茶,勿飲他湯水等,飲他湯水,必生種種病故也”。
《吃茶記》下卷論述了當時日本流行的各種病,如飲水病,中風手足不從心病,不食病,腳氣病,等等,由于各種病的流行,造成國土荒亂,百姓之喪。于是有鬼魁魍魎亂國土,腦人民,致種種之病”。接著榮西禪師在書中提出于治療各種病的方法。概括起來是“吃茶法”和”桑瀝法”。在“吃茶法”中說:“極熱湯以服之,方寸匙二、三匙。多小(少)雖隨意,但湯少好,其有隨意,殊以濃為美。飲酒之次,必吃茶消食也。引飲之時,唯可吃茶飲桑湯,勿飲他湯。桑湯、茶湯不飲則生種種病,……。”
最后,榮西禪師總結說:“貴哉兮,上通諸天境界,下賢人倫矣。諸藥各為一種病之藥,茶為萬藥而已。”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