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活事象發展到一定規模從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時,我們就有追究它的文化思想之根的必要了。茶文化在今日中國的繁盛,已昭示出人們有意識地脫開它的“物性”之圈而進入到某種與之對應的精神領域了;人們追求的是從它的“本有之味”而邁入它的“悠遠之境”。
無人能否認茶之外在事象的深厚文化資源,這資源是一座寶藏。中國古人在面對一種文化資源時,遠比今人富于一種敬畏感。今人乏此“敬畏感”久矣。今人在物質享受的追求時已使自己的內在精神感官逐漸麻目,這可能是缺乏敬畏的原因之一。然而更深刻的原因是對這種麻目的麻目,缺了對麻目本身的反思。這使今人在無窮的物質追求中掉入無底的陷井;如若周而復始,無可自拔,將十分可怕。好在人們開始有了醒覺意識。
毫無疑問,茶文化自有促人醒悟的優長之處,因為人們在借助于茶的靜品之時,正與直接的生活奔波與忙碌拉開了一段距離。日本人哪怕家居面積再小,也要辟一幽靜之茶室,其意正在于此;他們也許怕外在擾嚷的波濤全然吞沒了自己的悟性,而著意讓生活有點兒禪意,以使自己隨時能對世界與人生保持應有的反思。坐擁茶文化寶藏,富有茶文化資源的中國人,怎能對自身的傳統之根漠然視之?今天,我們太需要一種智性的啟發與精神空間的涵厚和開拓,以使自己不成為那無根之輕飄。
茶與禪的關系――相對于禪的茶之意味,也許能給我們帶來點什么。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