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的茶聚越多,聽到的問題就越多。但每次茶聚都有新茶友問:幫忙介紹一兩種好茶當日常口糧茶。這時我總是一笑置之,說我不能介紹,因為我不知道兄臺口中的好字是如何去理解的,什么程度才算好,還有當你把喝茶變成品茶時,茶就不再是簡單定義的口糧了。而是追求高生活水平的一種時尚享受的指標,茶指標是一個不斷向上的符號,它只有向上才有意義。
今天兄臺口中的好口糧可能會隨著兄臺不斷提高的指標而變成兄臺口中的垃圾。那兄臺這時就買那么多的垃圾,明日有意義嗎?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只要你愛上了茶,那么好茶的指標就會是一個向上的不歸路,而且越走越艱難,越走越慢,越走越遠。這是隨著個人的品鑒水平提高,個人愛好的著迷程度、收入水平的提高、做茶人水平的提高、當年茶葉收成質量等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只能給你一個買茶的框框定義和方法,至于怎么去定義這個框框還是依賴于你個人品鑒水平的提高。
這個框框的內容就是香氣、湯感、滋味、喉韻。當這四個指標不斷上升的時候,你這個框框的內容就會不斷的更新變化。打個比喻,你的嘴巴就像一個房子,上下左右就像墻壁、天花、地板,喉頭的深度就是房子的深度,香氣、湯感、滋味、喉韻這些就是用來裝飾房子的家具、飾品,這些東西會隨著你個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品味認知的變化、收入水平的提高等等不斷的一個時期一個時期的變化。
當你進入一個房子里,這房子沒有家具、飾物,四個墻壁、天花、地板都是一樣的、沒有變化、沒有特色,那你不會認為這個是好房子。當一個茶進入口里后,口里的上顎、舌面、兩頰、舌底、牙縫、喉頭、鼻腔都沒有明顯反應的,這也不是一個好茶。當你進入一個房子,天花、地板、墻壁、擺設,每樣都各有特色,都能令你觀賞不已,賞心悅目,這房子在你眼里突然變大了,變得你看完它要花幾個小時或者更長時間,你在每樣東西前都停留而不愿意離去,就覺得這是個好房子。
當一個茶進入你口里時,能讓你熟識而不大的口腔突然變得有新鮮感,有立體感,上顎、舌面、兩頰、舌底、牙縫、喉頭等各個位置有明顯的感受,口腔變得寬松無比,每個位置都能讓你停留品味,那么這就是一個好茶,一個能給你口腔有層次感,立體感、變化多樣、持續(xù)時間長、層層疊疊不斷滲透的茶就是一個好茶。對于一個房子,裝修風格、家具、飾物等會隨時間變化而變化。對于一個嘴巴,香氣、湯感、滋味、喉韻也會隨著品鑒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有更深的認識。那好茶的標準也會不斷的提升變化,口糧永遠不會成為口糧,朋友們,買茶悠著點,明天的框框就不是你今天的框框了。
這個方法就是一段時間消滅幾個茶,上一個臺階。這個臺階就是品鑒水平的層次。品鑒水平主要體現(xiàn)在對香氣、滋味、湯感、喉韻等方面的認知上。品鑒水平的提高就像上山觀風景越上越妙,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上,有時快有時慢,尤其到達一個品鑒瓶頸就難于逾越,我們這時不能灰心也不要迷惘,你就當這個臺階是登山路上一個平臺,是一個讓你休息補充體力的觀景臺好了。
品鑒水平的提高快慢取決于對每道茶沖泡的用心度和記憶度,記憶是經(jīng)驗的前提。記好每個被消滅的茶的特征,讓他成為你喝茶的標桿尺度。以這個尺度為基礎以后買的茶都要高于這個基礎,后一個基礎建立在前一個基礎上,那你就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上升了。
這里講講當年新茶的個人選擇標準,從科學的理化分析來說,對云南茶山的同一棵茶樹來講,不同時期同一樹種綜合質量指標比較結果,春茶最優(yōu),秋茶次之,夏茶最差。而對于同一棵茶樹同一時期內含物總量,二、三葉最豐富,芽頭次之,四五葉、梗最少。所以從外形上判斷(暫不考慮性價比),首選的應該是春茶的一芽二、三葉,當然了,同為一芽二三葉,必定是選肥厚壯實的。同一地區(qū)的優(yōu)質臺地茶園會比野生、古樹茶苦澀些,這只是說老樹、古樹就甜香度的綜合性比臺地茶合理,但從理性分析的結果上看,景邁、南糯、易武等茶山的臺地茶浸出物比老樹茶高出8%-12%左右。從年份上看,老樹茶、古樹茶有三年左右茶水結合度就很融合,就很好喝。而臺地茶要到7年以上才使人感到不是很苦澀。臺地、古樹各有優(yōu)點,個人所愛,這里不參與孰優(yōu)孰劣的討論。無論是臺地或者老樹茶,我們都要從香氣、湯感、滋味、喉韻四個方面去做分析。
香氣
香氣是我們品茶時的一種心曠神怡的美好感受,一個茶的香氣應該從香的濃淡度、浸透度、持久度、清純度、真假性等方面去體會,前三個方面都好理解。這里只說清純度和真假度,清純指茶香的清透純正性,就是這香氣是清澈明了的,是純正而不是混濁的,這香氣所到之處給品茗者一種單一的透澈之香,是一個明確的線條感,是從哪里往哪里走有頭有尾有過程。且是單一而沒有異味混在里面的一團純香。單一品種的香氣是比較清純的,不同品種、地區(qū)、季節(jié)拼配的茶香氣比較復雜多樣。但只要不混濁、不凌亂、不令人難接受、拼配沒有造成香氣的雜亂、不發(fā)生沖突,也就沒有所謂,畢竟大綜量的茶都是拼的多。真假性:因為茶葉是一個粗纖維、疏松密度的植物,它內含有棕櫚類和高萜酸類物質,使它天生就具有很強的吸附特性,所以制茶人會利用這個特性來生產各種花香的茶葉,也有一些不良茶人利用這個特性加入各種香味蒙騙消費者。一般假的茶香只是粘附在茶葉表面,一個茶經(jīng)過三次左右的沖泡假香基本就沒有了。只要是發(fā)現(xiàn)你所沖泡的茶的茶香在前三泡很高香,后來茶香沒有或者落差很大,聞著很香,喝著不香,茶葉沒有冷香,那么可以認定是人為加香,這茶就不值得存放。
湯感
對于新茶來說,這方面主要關注是茶湯的柔滑度、湯水的融合度。一般來說,老茶的這兩個方面都比新茶表現(xiàn)的更好、更易體會。但我們要買到好的新茶,那就必須要提前注意這兩方面。因為優(yōu)質的茶,在新茶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很軟很滑的湯質。當你喝茶時,這茶水就貼服著你的舌面柔順的流到你的喉嚨,喝過以后,你的嘴巴還是會感到有一種柔軟的記憶感。當年的新茶一般來說湯水結合會比較分離,但當你喝到一個當年的茶融合度感覺明顯時,說明這個茶很活躍,內含物質很豐富,好茶!
滋味
新茶的滋味主要是表現(xiàn)在苦、澀、甜等方面。一個茶苦澀輕重不說明其好壞,苦的強弱只說明茶堿、咖啡因、花青素等物質的多寡,只要苦能回甘、澀能生津,苦澀都能很快化去,甘、津都能源源不斷的涌現(xiàn)且持久性長,這就是好茶!,有時惡苦不化是農藥過多的原因,茶葉的甜主要來源于茶葉中的單糖(葡萄糖)、雙糖(蔗糖)、多糖(纖維素、淀粉)、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等。澀的輕重說明多酚類物質中的兒茶素、花青素的含量多少,并不直接說明茶的好壞。如果一個茶在第三泡時你用正常浸泡的雙倍時間所得到的湯感是苦澀化得慢,雖然回甘生津,但明顯感覺時間不長(最先的那二三十秒或更長時間以苦為主,苦后的回甘生津卻是短暫的,也可以理解為茶味來的迅猛,苦澀為主,去得快,去后口腔空空無物)。第四泡開始無論你怎么泡,與第二泡比較在茶香、生津、回甘、停留度、潤澤上存在明顯的差距,那這個茶就是一個不厚重的茶,茶質不算好。
只有厚重的茶才會出現(xiàn)喉韻,有些絕好的茶不論新茶還是老茶都會有茶氣。茶氣說的通俗點就是茶類物質中的鍺對人體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讓人感到輕松、輕盈、愉悅,手心、腋下、背、頸、前額、胸前會出汗,敏感者會打嗝。
喉韻
判斷一個茶是否值得購買,我個人認為看其是否會出現(xiàn)喉韻很重要。喉就是喉嚨、喉頭;韻,這里面包括茶香、茶味、茶氣、生津、回甘、甜潤等等方面的綜合體,看看這茶的這幾方面有沒有在喉頭這個位置上形成這個韻的體會,也就是喉頭有沒有一團東西在,有沒有這種韻的感覺,如果有(最好是體現(xiàn)韻的這幾個方面越全越好),就值得一買,如果沒有就放棄。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