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國封建社會多民族統一國家空前發展和鞏固時期。為了適應清初大規模戰爭形勢的需要。清朝初期,前朝遺臣企望復辟而據地稱帝,各地反清波濤洶涌澎湃,中央政權很不穩定,大規模戰爭不斷,導致戰馬嚴重短缺,國家財政“一歲所入,不足一歲之支”,“國家財賦大半盡于用兵”的困難局面,故沿襲明朝積極推行茶馬互市貿易。
適應貫徹“因俗而治”方針的需要。為了對邊疆少數戾族地區實行有效的統治,“因俗而治”這一統治邊疆的傳統思想,便成為清政府奉行不移的政策。雍正帝明確指出,要“從俗從宜”、“各安其習”。乾隆也強調“從俗從宜”、“不易其習。”蒙、藏、回等少數民族,自唐始盛行飲茶習俗,茶馬互市貿易歷代相傳,清朝也勢必沿襲,才能做到“不易其習”。同時,清政府鼓勵“慕義馳貢”(《清朝文獻通考·榷茶》),對邊疆上層首領驅馬來朝貢者,都以茶賞賜,“撫賞以鼓遠人之心,以示懷柔之意。”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