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及附近茶山所產茶葉由于品質好,有回甜和香味,從清雍正十年(1732)便是普洱貢茶的采辦地之一。普洱府和后來的思茅廳每年都派官員,撥官銀采辦貢茶。在貢茶采辦中,易武貢進士李開基曾受清光緒帝賜“瑞貢天朝”四個大字的匾一塊。
李開基自幼聰穎過人,勤奮讀書,終于于咸豐五年歷經鄉試、會試考取貢生,被朝廷舉薦進京國子監考進士。李開基在赴京城的路上因染疾未能及時赴考,咸豐皇帝聞知后惜其才華,給這位邊疆才子敕授“例貢進士”稱號,并讓吏部直接授予李開基修職佐郎官位。修職佐郎相當于清朝廷派至基層的特派員,負責監督檢查各地施政情況。
易武從雍正十年后開始便是普洱貢茶的采辦地,普洱府思茅廳每年都派官員,撥出官銀采辦貢茶。李開基作為吏部的修職官,對貢茶的采辦、官銀的使用、官員的作為都有詢查和監督的權力。李開基身受皇恩,盡心盡責地協助普洱府思茅廳督辦貢茶,引導茶農發展茶業。他銘記著皇上對他的恩典,一心想把最好的普洱貢茶進貢給皇上。
光緒二十年云南布政使吉勇巴圖進京上朝,李開基將自家產的團茶托吉勇巴圖帶進京城獻給光緒皇帝,光緒皇帝收到李開基送的茶葉,感慨不已,龍顏大悅,念及李開基多年來對朝廷的效忠,隨即賜給四個大字“瑞貢天朝”。吉勇巴圖回云南后將光緒皇帝的題字轉交給李開基,李開基將這四個字做成大匾,高高掛在自家門上。
“瑞貢天朝”的牌匾,說明了當時普洱茶“名震京師”、清朝十分賞識普洱茶并案冊為貢茶的一段歷史。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