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歸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綁東鄉境內的昔歸村忙麓山,忙麓山是臨滄大雪山向東延伸靠近瀾滄江的一部分,背靠昔歸山,向東延伸至瀾滄江,山腳便是歸西渡口。離村委會12公里,距鄉政府16公里。面積約4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1200毫米。該地區耕地面積廣闊,總耕地面積1.6萬畝,森林面積21萬畝,森林覆蓋率52%。同時茶葉資源十分豐富,有樹齡幾百年的大茶樹,古茶林保存完好,傳統老茶園面積5000余畝,近年新種植高優生態茶園10000余畝。
昔歸村的古茶園,由于生長年代久遠,茶樹都老態龍鐘,奇形怪狀,似臥龍,似飛禽展翅。既易攀援采摘,又有觀賞性。每一株古茶樹無不顯示著一種飽經風霜的姿態。《臨滄縣志》中對昔歸茶記述:“較名貴的初制青茶是忙六茶和曉光山茶,忙六茶產于邦東忙六村,茶水的濃度高,清澈,經久耐泡,飲后爽口回味”,“色味俱佳,超過其他產茶區”。邦東昔歸茶馴化的大葉茶被列為全國大葉良種茶之一。
昔歸茶,屬邦東大葉種,因為當地的習慣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兩季,所以茶樹保護得比較好,茶質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由于得天時地利之美,茶葉品質歷來優秀,又因地理緯度、海拔、土壤、氣候、水源、生態環境、樹齡、培植方式、加工工藝等特殊因素,使其內含生物堿、茶多酚、維生素、氨基酸、芳香類物質等含量豐富。湯色明亮清澈、香高氣揚、滋味微澀甘甜,喉韻沉香鮮爽、茶氣醇厚、回甘生津的特點。清末民初《緬寧縣志》記載:“種茶人戶全縣約六、七千戶,邦東鄉則蠻鹿、錫規尤特著,蠻鹿茶色味之佳,超過其他產茶區”。這里說的蠻鹿,現稱為忙麓,錫規現稱為昔歸。此茶年產量極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極少有售,彌足珍貴。
昔歸茶湯色明亮清澈、香高氣揚、滋味微澀甘甜,喉韻沉香鮮爽、茶氣醇厚、回甘生津的特點。昔歸茶內質豐富十分耐泡,茶湯濃度高,滋味厚重,香氣高銳,茶氣強烈卻又湯感柔順,水路細膩并伴隨著濃強的回甘與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忙麓山的茶還有一個特點,是自然生長的。有的樹高三、四米,有的五、六米,有幾棵茶樹主干只剩下一截枯樹樁,但又從底部重新長出了鋤把粗的新樹叉。大茶樹基圍在80~90厘米左右,茶園屬傳統采摘自然生長,樹枝盤曲向上,經百年的人工無意造作,形成的造型嶙峋古怪,似臥龍、似飛禽展翅,既易攀援采摘又有觀賞性,是典型的人工栽培古茶園。
1970年實行集村運動,忙麓山上的村民陸續搬到了昔歸村居住。從那時起,昔歸村每年精制100公斤昔歸茶上交縣上。當時茶農們稱之為“縣委茶”,縣里之所以選中昔歸茶作為接待禮儀用茶,其原因莫不由此。
昔歸茶湯色淡黃清亮,入口即香,無雜味,味甘;三泡后回甘更明顯,香氣高銳,兩頰與舌底生津,舌面感覺微澀,化得很快;四~六泡,香氣如蘭,冰糖香漸顯,水質較粘稠,重手泡后苦現,較輕,易化;七泡后湯色幾乎未變,淳厚,更佳,尚微澀,喉韻深,回味悠長;十泡后水漸淡,甜味稍減,回甘好,冰糖香尚存。
昔歸普洱茶內質豐富十分耐泡,茶湯濃度高,滋味厚重,香氣高銳,茶氣強烈卻又湯感柔順,水路細膩并伴隨著濃強的回甘與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