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由來及分類
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我國史書并無茶藝表演的記載。追本溯源,從茶道萌芽時期的晉代開始至茶道大行的唐代,尚無專門的茶藝表演,但唐代因陸羽善于烹茶而被太守請去試茗的場景,與現在的茶藝表演卻有相似之處。宋代興起斗茶,賣茶水的人相互比試高低,乃至”運匕成象“,被人稱為”茶百戲“。可想而知,觀看的人肯定不在少數,既能稱”戲“,自然是一種表演了。但現代的茶藝表演與宋代的”茶百戲“無論茶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有所不同。
中華茶藝百花齊放,不拘一格,縱觀各種茶藝,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民俗茶藝:取材于特定的民風、民俗。以茶為主體,以反映民俗文化為內容,以當地飲茶習慣為基礎,經過藝術化的提煉與加工,形成富有民俗特色的茶藝表演。如藏族酥油茶、白族三道茶、四川蓋碗茶等。
仿古茶藝:取材于史料及出土文物,進行藝術再現,大致反映各歷史時期的飲茶風貌。如唐代宮廷茶宴、宋代點茶表演、清代宮廷茶藝表演等。
其他茶藝:取材于以茶為載體的特定的文化內容,經過藝術化的提煉與加工,反映特定的文化內涵。如禪茶表演、新娘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