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人口資源大國,但勞動者素質低下,勞動者受教育程度不高使得勞動力供需結構失衡,高技能人才極為匱乏。這幾年茶藝師的培訓工作方興未艾,這是一個好勢頭。
就茶來說,我國是茶樹原產地,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是我們的“國飲”,同時也是本世紀最健康的飲料。而云南是茶樹原產地,茶樹的種植遍及云南省全境。茶是云南三大財政支柱產業之一,開門七件事,人民生活離不開茶。
飲茶始于我國,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飲茶是人類美好的物質享受與精神品嘗。在中國歷史上,人有富貴之分、階級等級差別,但無論是皇宮顯貴、社會名流,還是平庸百姓,對茶的需求相同。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飲茶已成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層次、角落,雅俗共賞,各得其所。
云南不但茶樹品種資源豐富,而且還有著世界上品質最好的大葉種品種,有著最適宜大葉種生長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用大葉種生產加工出來的普洱茶享譽海內外,有著深厚底蘊的普洱茶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要向世界展示,離不開茶學工作者及愛茶人的努力工作,但真正能接受專業知識培訓的人并不多。茶學專業每年招收本科生也只是30人。所以大量的工作還需要有相關知識的人來做,茶藝師的培訓工作就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云南要打造成旅游大省、文化大省,茶藝師的服務是一個很好的窗口,他們的正確引導,能讓旅游者很快的認識和了解云南的茶葉,特別是普洱茶(如今它已成為云南的一張名片)。
在茶藝師的培訓過程中,看到了一些問題,這里說說自己的看法與認識。
1.表演不能代替考試
表演是在充分掌握了各類茶葉的沖泡方法后的一種舞臺展示。它講究場境、音樂、主題、服飾等。沖泡方式可以自由發揮,動作也可稍有夸張,以達到舞臺效果,表達的內含可深可淺。而考試卻不同,考試應是學員在學習理論與操作課程后,對所學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檢驗。實作考試應按教授的程序來進行。有些實作考試以學員自創的表演形式來替代,這是不可取的,表演是表演,考試是考試,二者從形式到內容都是有差別的,不可替代。還有的實作考試追求簡略,茶的種類簡略、沖泡的動作簡略、沖泡的程序簡略。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2.茶藝的和與敬
在茶藝表演中,處處體現著“和為貴,敬為先”的理念。茶藝師平和寧靜的心境,誠懇謙虛的態度,尊敬友善的誠意,體現出茶的至親、至和、至真、至純、至善、至美。帶給人以清心淡雅、超凡脫俗,身心愉悅的一種由生理到心理的真實感受。
在茶藝表演中,潔具是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同時也起到溫杯燙盞的作用,洗茶也是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同時起到溫潤茶葉的作用。因為現在提倡茶葉的清潔化生產,茶葉作為商品進入市場,必須有國家的質量安全認正即QS,因此,說洗茶是為了洗去茶葉中的塵灰,那純粹是一種誤導。
3.茶藝的親和力
中國是一個東方文明的古國,有著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審美標準。大家知道,就餐時分餐制是衛生的(于理來說,是非常可取的)。可對中國人來說,卻失去了與親朋好友的那種親切、融洽、溫馨的分圍(于情來說,又是不可取的)。親朋好友相聚,要的就是那種樂陶陶的氣氛。同樣在茶藝表演中,茶藝師給人的那種親和力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不能處處都用刻板的要求去做。如泡花茶時手與蓋碗邊沿的接觸及奉茶時手與品茗杯杯沿的接觸。有的考評員就要求學員一點兒不能碰到邊沿,因為那是客人要入口的地方,而有的學員在奉茶時也不用手端杯,而是用杯夾夾住杯子放在杯托上,筆者認為這些做法都太刻板。從衛生的角來說那是合理的,但從情感的角度來說卻是不合情的,它去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那種親和性。在沖泡過程中,有些動作能注意盡量注意,但是也不能一未強求,否則泡茶時帶上手套,那既不是更衛生了?
當然在沖泡時有些東西也是要特別強調的,一是不能留手指甲,必須修剪的干干凈凈,因為茶葉是飲品,二是手指上不能帶有任何的飾物,因為客人是看你的茶藝表演,而不看你手上的飾物,不能本沫倒置。
4.茶藝的自然美
中國的茶藝是人性化的,以人為本的。歡快的。所以茶藝師沖泡的動作與程序不是一成不變的、刻板的。而應該是科學的(即能盡顯茶葉的品質特征),可操作的(不能難到很少有人能操作)、美觀的(流暢美、律動美)。茶藝師在舞臺上表演時,動作可稍有夸張,即帶有一點兒表演的色彩,但切記過分夸張的、跌蕩起伏的,生硬刻板的動作。茶藝含技和道兩方面的內容。和諧自然、嫻熟流暢、幽雅美觀的動作是它的技,透過表演,傳遞給客人的精神層面的東西是它的道。
5.對普洱茶的正確引導
講到普洱茶,它與其它的茶類一樣,也是以品質來論好壞的,不能只以時間來論好壞(當然它與其它茶類不一樣的是,好的普洱茶,好的存放條件,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使品質向著更好的方向轉化)。我們知道普洱茶的價置除了體現在品質好以外,還有它所特有的凝重的歷史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但要明白的是普洱茶首先是飲品,其次才是收藏品。所以不能一味的強調時間的長短和年代的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