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神農氏又進山采藥,翻山越嶺,不辭辛勞。到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陽在天上照著,不覺有些口干舌噪起來,便尋找就近的水源,以解口渴之苦。忽然一片樹葉飄到眼前,拾起一看,竟不知何物。
神農氏本就有遍嘗百草之誓,這次當然也不會錯過。但由于幾次教訓,也不由得慎重起來,看看葉子,顏色清綠可愛,還有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憑著豐富的經驗,神農氏知道它應該屬于無毒的一種,便伸出舌頭舔了舔,竟是苦澀異常。神農氏馬上斷定它是一種止渴提神的藥,就是這種藥,衍生出后來品類繁多的茶葉家族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這肯定是神農氏所始料未及的。
雖然,在唐代以前對"茶"字有多種說法,但我們由古書上的記載,可確信中國人最早發現了茶。
由種種史料顯示,在西漢時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喝茶了。如漢宣帝時代,王褒寫過一篇"僮約"(買賣奴隸的契約文書)的押韻文字,其中談到他從寡婦楊惠家中買進一位仆役叫"便了",規定"便了"應該服務的幾件事:除了炒菜、煮飯之外,還須"烹"、"武陽買荼"等。當然,在漢代是沒有"茶"字的;但是"武陽買荼"的武陽,今為四川省成才市西南的彭山縣,於唐時屬於劍南道,而劍南就是茶的著名出產地。我們可以推測:王褒派仆役從駐守的益州到老遠的武陽去買當地的物產——茶,來待客或自享,是說得通的。
由王褒在"僮約"所提到的"烹荼"、"武陽買荼"等事,可知漢代已經有人喝茶了。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