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最早種昔歸茶的人?
俗語講“高山云霧出好茶”,所以茶葉多種在海拔較高的山區。但云南昔歸古茶山則相反,種在海拔750米——850米的瀾滄江嘎里渡口邊上,成為瀾滄江兩岸種植茶葉海拔最低的古茶山。昔歸古茶山近幾年成為茶界新寵,無數茶人到了昔歸都非常疑惑,昔歸茶何人種植?為何選擇在這么低的海拔種植?昔歸茶的特殊品質如何形成?
昔歸怎么來?
據距離昔歸十幾公里外,云縣大朝山西鎮大石街,年過八旬的何秀才、何有才二老,解放時劃為地主成分,兩位年輕時到臨滄讀過幾年書,是當地的文化人,何秀才后來成為一名人民教師,老人講:“我們的祖上是當地的大富人家,與蘇三大人家是世交,父親與蘇三大人的孫子蘇家文是結拜兄弟,比較了解蘇大人家的歷史。嘎里渡是因為嘎里河在此注入瀾滄江而得名,但因嘎里河入口處是一片幾百畝的河灘,嘎里渡主要建設江的南岸;后來叫西歸渡,是指景東人從西方渡江歸來之意;再后來臨滄人就改叫昔歸渡,這也就是昔歸的來歷”。
昔歸茶怎么來?
當問其昔歸茶時,老人講;“當年蘇三大人從嘎里派了一個蘇姓本家負責嘎里渡,做船老大,船夫們拖家帶小住在渡口,男人靠劃船,女人沒有活干,蘇三大人就讓人從我們山上賣來茶苗,在渡口邊的芒麓山上種植,逐漸面積擴大到二三百畝,也讓船老大負責看管茶山,茶葉運到云縣、臨滄賣,昔歸茶過去在這方圓數百里就很出名。民國初年,蘇三大人家蒙難,船老大一家也沒回嘎里村,而在此定居。蘇三大人當年還在海拔1800多米長發山上種植了近百畝茶葉,那是當年山頂上設有炮臺,為了守炮臺的人有活干而種植的。后來蘇三大人戰敗后,廢了炮臺,茶葉也荒廢了。”
前幾年,我專門考察云南的名茶山。茶葉要好喝,主要取決于土壤、海拔、氣候、品種、種植管理等因素。昔歸的茶葉品種為勐庫大葉種,種植在雜樹林中,形成樹下茶林,茶樹為藤條茶的留養模式,樹形美觀;土壤為紅砂石土壤,透氣性好,富含礦物質,這種土壤主要在海拔850米以下,總面積只有幾百畝,如現在安置昔歸移民新村地方就是另外一種土壤;昔歸古茶山地勢特殊,位于大雪山腳下一個稍微平坦的地方,左右都是陡峭山梁,江對岸是比較開闊平緩的嘎里河入口處,昔歸渡以上的瀾滄江兩岸山勢陡峭,江水湍急,現在修建了大朝山電站,昔歸由此形成一個獨特的小氣候環境;這些造就了昔歸古茶好喝的緣由。
如今擁有這片古茶的昔歸和荒田兩個村民小組中,當年的船老大家是唯一的蘇姓。現在船老大的后人蘇其華兄弟兩人都成為了當地的茶老板,蘇其華前幾年在渡口邊上建了一個“昔歸古茶蘇氏茶坊”,在當地也比較有名氣,每年做些茶葉賣,開了個客棧,生意很是不錯。2016年5月,我去考察時蘇其華到臨滄去了,他愛人不清楚這些歷史,但為我們做了一頓難忘的晚餐;住在他家的客棧里有些失眠,起床做在茶樓里看著平靜的江面,暢想曾經的昔歸渡模樣,今天變成糯扎渡電站的庫區。夜很深,月光下,知了叫個不停,江里的打魚人泛著小舟,漸漸地遠去。思緒從茶山回到蘇三寶的傳奇歷史中。
種昔歸的那個人
“明洪武十八年(1385)。麓川(今瑞麗)土司思倫法率眾10余萬人攻景東,打通臨滄地區通往景東等地道路”。《緬寧縣志》載:“《云南通志》瀾滄江上渡,即本縣之嘎里渡。距城東140里,為通景要津,設船以渡”。嘎里渡口是當時緬寧至景東、云州至景東兩條茶馬古道在瀾滄江的重要交通要塞。
蘇三大人名蘇三寶,1829年出生在楚雄州雙柏縣大莊鎮的一個漢族農民家庭。景東在明清兩代都由陶氏土司管轄,1435年在無量山以西地區成立保甸巡檢司,后稱保甸鄉,管轄范圍包括今天的景東縣漫灣、林街、曼等、景福、大朝山東鎮及鎮沅縣的勐大、振太等鄉鎮。如今的大朝山東鎮歷史上叫永秀鄉,1911年永秀鄉歸屬景東西區保甸鄉管轄,而永秀鄉政府駐地在大馱街。
而在瀾滄江以東的保甸巡檢司最偏僻一個地方叫嘎里,嘎里為當地少數民族語“山旮旯”的意思。清朝晚期在嘎里村發現了銅礦,并在此建廠開煉,四處招收礦工。嘎里這地方也漸漸熱鬧起來,形成集市,嘎里又叫小廠街,解放后改為文玉村,隸屬永秀鄉。
蘇三寶長大后到了嘎里銅礦做苦工,后來參加杜文秀、李文學領導滇西回民、彝族、哈尼族等農民起義,成為義軍首領,在與景東陶府的傣族軍隊作戰中,由于作戰勇敢,戰功卓著,義軍攻陷景東陶府后,戰后向上稟報了蘇三寶的戰功,大理政權的“總統兵馬大元帥”杜文秀授予蘇三寶為“征東大將軍”,駐兵嘎里(小廠街),并兼嘎里銅礦頭領。
后來蘇三寶投靠大清被清廷封為“義勇正圖董”,并賞花翎副將軍銜的“蘇三大人”。又出兵參加平息云州(今云縣)一帶的地方叛亂,因參加平叛有功清廷把緬寧(臨翔區)的平村、邦東的瀾滄江嘎里渡封贈給蘇三寶。
蘇三寶憑借朝廷封賜,手中有兵權,牢牢控制嘎里渡口;擴建嘎里銅礦廠,到安板井開鹽井;在臨滄縣昔歸芒麓山和景東縣長發山開種了數百畝茶園;在景東、云縣、臨滄開設“允豐號”從事經營活動。有多個馬幫來往于各地,使小廠街貨物充裕,生意興隆;把銅礦、食鹽、茶葉等生意做到景東、臨滄、云縣等地。
蘇三寶雄居嘎里后,因其受封,由于頭頂四品官銜高于地方縣令,又山高皇帝遠,成為景東、緬寧(臨滄)、云州(云縣)的三不管地區。其管轄范圍包括永秀鄉全部,曼等、里崴、振太的大部分地方,臨滄的平村鄉、昔歸村嘎里渡等,勢力范圍遍及鎮沅的安板,景谷的民樂、小景谷,及臨滄、云縣等地,面積近萬平方公里,成為景東縣內無量山迆西、瀾滄江兩岸的豪強,四十多年不向朝廷交稅、納貢,成為一個獨立小王國。
一片葉子,一棵茶樹,一座茶山都會隱藏一段歷史,一個故事。昔歸茶一直籠罩在神秘的面紗下,偶然的機會獲得一些歷史的線索,順著蛛絲馬跡,去挖掘、還原一段歷史的真相,一座茶山的前世今生。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