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為大家講述了普洱茶的前世今生。在了解了普洱茶的由來后,今天我們將為大家帶來普洱茶的國家標準統一的歷程,以助于大家了解普洱茶的定義,從而在我們選購普洱茶時能更好地判斷產地和茶葉種類是否符合標準。
在2004年以前,官方教科書仍將普洱茶歸類于黑茶類,甚至市場上將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安徽各省的后發酵茶都涵蓋在廣義的普洱茶內。而作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之一的石昆牧先生認為,只要是普洱茶的真正愛好者,應該不會認同如此籠統模糊的說法與歸類。
每一種茶都有其歷史地理環境背景,以及特有的香氣口感。石昆牧先生認為,所謂云南普洱茶,應為:云南大葉茶類經低溫制程曬青毛茶、緊壓成品與人工渥堆發酵成品,且未經高溫殺青、干燥、烘焙。以這個基調來談普洱茶,應該就能厘清市面上所誤導的觀念。然而必須強調的是,并非所說廣云貢餅、六安茶、六堡茶、千兩茶、黑磚等不是好茶,而是說明其并非傳統定義之云南普洱茶。
2006年7月1月由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同年10月1日實施的云南省地方標準普洱茶定義:“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標志產品,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藝生產,具有獨特質量特征的茶葉。”普洱茶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類。
2008年國家標準明確了普洱茶的概念,即普洱茶必須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并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曬干、蒸壓成型等工藝制成的緊壓茶。其質量特征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黃綠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采用特定工藝經后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質量特征為:外形色澤紅褐,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
根據2008年制定的普洱茶國家標準,國家質監局規定, 普洱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是:云南省普洱市、西雙版納州、昆明市等州市所屬(具體包括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紅河州、文山州、保山市、德宏州各市、縣;西雙版納: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各鄉鎮;大理州:大理市、永平縣、云龍縣、南澗縣等縣各鄉鎮;臨滄市:臨翔區、鳳慶縣、云縣、永德縣、雙江縣、滄源縣等縣各鄉鎮;普洱市:思茅區、寧洱縣、墨江縣、景東縣、景谷縣、鎮沅縣、江城縣、瀾滄縣等縣各鄉鎮)的639個鄉鎮,非上述地區生產的茶不能叫普洱茶,云南省茶企到保護地區外購買的茶葉做成的茶也不能叫普洱茶。
所以大家在選購普洱茶時,一定要看產地是否在以上的范圍內以及制作工藝是否符合以上的標準。這樣就能更好規避買到非正規的普洱茶了。另外我們云南滇南古韻茶業生產的普洱茶無論是生產基地,還是制作工藝都是符合國家制定的普洱茶標準的。歡迎大家選購品嘗。了解更多產品,點擊閱讀原文就可以獲取店鋪鏈接。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