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統治者在統一過程中有不少傷農行為,但與此同時也推行過一些有利于農業生產的政策和措施,如由元代官府編印《農桑輯要》等。在元朝出版的《農書》和《農桑輯要》中,把茶樹栽培和茶葉制造作為重要內容來記錄,這表明元朝統治者對茶業還是支持的。
元代的茶飲習慣,除了貢茶仍然延用團餅,民間的散茶繼續發展之外,在茶的烹煮和調料方面有了新的方式,這是蒙古游牧民族和漢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相互影響浸染的結果。當時,在茶飲中,特別是在朝廷的日常飲用中,茶葉添加輔料,已經相當普遍。
但是漢族文人們仍然喜歡清飲,他們仍然鐘情于茶的本色本味,鐘情于古鼎清泉和幽雅的環境。
元代的文人們,特別是由宋入元的漢族文人,在茶文化的發展歷程中,仍然具有突出的貢獻。如趙孟頫雖仕官元朝,但他畫的《斗茶圖》依然是一派宋朝時的景象。
追求清飲不僅是漢族文人的特色,也有一些異族文人熱衷于此道,特別是被稱為“治天下匠”的耶律楚材,他的許多詩句毫無“酪味”,而是非常清新,他有詩一首,十分明確地說出了自己的飲茶審美觀:“積年不啜建溪茶,心竅黃塵塞五車。碧玉甌中思雪浪,黃金碾畔憶雷芽。盧仝七碗詩難得,諗老三甌夢亦賒。敢乞君侯分數餅,暫教清興繞煙霞。”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