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緯度,高海拔的自然環境使得這一茶區的茶樹多為中芽茶,光合作用合成較多,夜晚溫度低,茶樹呼吸產物消耗減少,營養物質得以積累,晝夜溫差大,很大的提高了茶樹的生物產量。
土壤以黃、白壤為主、PH值在4.5至6之間,礦物質的含量高,“營養”豐富;
陽光直射,受以青藍光為主的短波光影響,茶葉的光合產物、茶多酚、生物堿的含量相對較高,非常利于普洱茶的后期生物降解。
云南大葉種普洱茶在東部茶區(柔)
東部茶區受金沙江、瀾滄江、元江的包圍,大部分地區的山勢平緩,氣候宜人,茶樹生長環境良好,內含物質豐富均勻,品質柔和順暢,鮮爽宜人,沒有明顯的刺激感;
在東部分布著大片的古茶樹群落,他們分別是景東,鎮沅,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幫、莽枝、蠻磚、曼撒(易武));
古六大茶山是云南有典籍記載最多的地方,是茶馬古道的發源地,其悠久的歷史,繁榮的茶市,是瀾滄江頂端輝煌的亮點;
云南大葉種普洱茶在南部茶區(澀)
瀾滄江中下游大部地區山勢平緩,緯度低,受熱帶及南亞熱帶季風的影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相對濕度都在85%以上;
溫潤潮濕的環境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酚性物的含量異軍“凸”起;
海拔低,氣溫高,晝夜溫差小,熱帶雨林特征顯著;
土壤為黃紅壤,大部分地區有機質含量均在3%以上,為一等優質茶園土壤;
高大闊葉喬木生長茂盛,古茶樹生長期間享受漫射光的淋浴。
種茶歷史悠久,古茶園分布廣,百年以上的古茶園隨處可見;三高一低的大葉種普洱茶在這一地區最為明顯(茶多酚含量高,生物堿含量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
勐海的地下水聚集在白沙巖層中,不僅礦物質含量高,而且有益菌群豐富,用這里的水發酵的熟茶具有“勐海味”。
云南大葉種普洱茶在西部茶區(剛)
瀾滄江進入大理州后一個急轉穿越了東經100度經線,在這一線上從北到南貫穿了鳳慶、雪山、雙江、瀾滄、景邁、巴達、布朗山的著名茶區,生在在這一地區的茶被稱為100度茶。
生長在這一地區的茶樹享受著瀾滄江的滋養,占盡了天時、地利其內含物質豐富,粘稠度好,水浸出物含量高,一般可以沖泡一二十泡以上,各種內含物質間比例關系協調,口感順滑,香氣持久,是云南普洱茶的品質標志。
這一地區的茶不論生熟都有浸出延時,沖擊在后的地域特點;
在東經100度附近,生長著5個國家級優良品種,他們是:
鳳慶大葉種、勐庫大葉種、勐海大葉種、云抗10號、云抗14號。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