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余。
天下武功秘籍莫過于《易筋經》《九陽神功》《凌波微步》《乾坤大挪移》云云。天下人得秘籍苦練神功無非想獨步武林。
然在茶江湖中流傳的《蹭茶秘笈》也頗多,功力分上九流、下三濫不一而足,終極目的無非是想不花銀兩喝遍天下好茶。
余浸淫茶江湖湖十多載,上過茶山鉆過茶海,吸過茶毫以噸來計,喝過茶湯以湖來量,閱盡神州茶區,蹭遍天下好茶,遂整理《蹭茶秘笈》一卷,與我共做雅賊。
《蹭茶秘笈》之涉世未深
1997年,香港回歸的那一年,我與一幫河南、陜西的兄弟們混跡于京城。他們都是北京武警機動支隊退役的軍人,都有安份的工作,我全靠他們的接濟。某日喝茶,泡完最后一壺老家帶的茶葉,眾人說明日起斷糧了,梁兄你要想想辦法弄點茶葉啊。我一拍胸脯說:“多大點事啊,包在我身上……”
次日,我花了五毛錢坐公交車到了馬連道茶葉城。那時茶城不大,經營者為浙、皖茶商居多。老家有句鄉諺叫“弄堂鬼,往熟迷”。于是,我先踏進一家西湖龍井專賣店。
老鄉你好,我沖著面帶微笑的老板打招呼!
你也浙江的,浙江哪里的啊?
我xx的,近來生意如何?我跟老板套了幾句近乎后說:“麻煩你給我包點樣品,檔次高一點那種,過幾天可能會采購一批。”
要送禮啊!
不是,我們單位招待客人用的。我能感到臉在泛紅發熱,心跳在加速。
好啊!先坐下喝杯茶吧,我馬上給你包,昨天剛到一批梅家塢的。
不了,謝謝!今天沒時間,下次再來好好品嘗。
出門時我手里拿了一包一兩的龍井。
隔了三家店鋪走進一家黃山毛峰茶葉店,老板蹲在角落包裝茶葉,我瞄了一眼桌子上的那一沓名片。
顧老板,你好!
哎,您好,請坐!
上次喝了你們這里的一款毛峰口感不錯,下星期可能會來進一點,我今天剛好路過這里所以進來看看。當顧老板開足馬力在回憶我是誰時,我已經開門見山的對他說。
這樣啊,好啊!上次拿的是哪一檔次的?
應該就是這款。我掃了一圈樣品罐里的茶葉,目光定在標價最高的那款茶葉說。其實我那時對茶葉狗屁不通。
你給我包一點帶回去跟上次的對比一下。我幾乎用命令的口吻告訴。
那下星期見了,我拿著茶葉出門,跟還在一臉詫異地微笑著的顧老板揮手告別。
接下去的步驟就是隔三家進一家、隔三家進一家。一上午下來手里已經拎了滿滿一袋“樣品茶”,任務順利完成。又花五毛錢滿載著喜悅和吹牛的資本坐公交車回去交差了。
經驗總結:此法一兩個月可使一次,盡量錯開已經光顧的店家,當然當你口袋里有米時也要去你喜歡的店里買一點,雖然套孔先生的一句名言:“蹭茶者不算騙也。”但坑蒙拐騙之事也不能做絕啊,得給自己留條活路!
這個階段對于茶的認知幾乎是空白,只知道幾個茶名而已。想蹭到茶全憑五個字:膽大,不要臉!
《蹭茶秘笈》之初入江湖
2005年夏,貴陽沙沖路貴州茶城。晴了數日,無所事事,渾身不爽,唯有蹭茶。
要蹭就蹭好的,這是我的一貫宗旨。我走進了那家裝修的金碧輝煌的黔茶集團旗艦店,款款坐定,穿著旗袍的服務員過來招呼:先生想需要點啥?給我先來一杯今年最好的都勻毛尖嘗嘗,要手工制作的,我淡定地說。
旗袍妹恭敬地遞上剛沏好的茶:“您品嘗一下,這是我們最好的毛尖茶。”不是周末,店里不忙,我與她邊聊邊品著茶,慢慢的給她講這款茶的毛病(毛病挑的越多我就越有為什么不買他們茶的理由):茶芽不錯,四月十五號左右采的(其實她拆茶葉時我目光掃到過內包裝袋口的印燙日期4:20日),表香可以,嫩板栗香,但有點青臭味,是雨天做的茶;茶湯不夠濃,滋味比較淡,說明揉捻沒有用力、不到位,估計是學徒做的。
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嗎?把這杯茶味喝的差不多時,我得寸進尺的問道。旗袍妹早已被我的氣勢怔住,一臉虔誠地說:“我去問問我們經理吧。”
經理過來了,白襯衣紅領帶(我最討厭大熱天還這樣講究的人,不是大使館的就是干傳銷的),畢恭畢敬地遞上他的名片。得知我是浙江人時先是鋪天蓋地的一頓褒揚,然后開始了賣弄式的話題。
對方這類自負的“高端”人士,我必需火力壓制。于是當他添油加醋的說貴州茶葉的發展思路時我就跟他說浙江茶葉的成功之路;當他引用《茶經》里的文字來描述播州(今遵義地區)之茶時,我就用《茶疏》里的內容來說江南的茶事;當他跟我講貴州最好的都勻毛尖來歷時,我就跟他講中國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龍井工藝……
經理拿紙巾擦了一把額頭的汗,不甘心的祭出最后一個問題:我們公司進了一大批普洱茶,你覺得普洱茶會不會好賣,市場前景如何?
當時我從來沒有喝過普洱茶,對普洱茶的認知基本上為零,也根本就瞧不起這個大葉子做的粗老茶(看慣了綠茶的小芽葉的毛病)。但我裝了半天的大尾巴狼,總不能被考到吧。于是就含糊其詞的說道:"云南的生態比貴州的要好,自古以來也產好茶,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一個新事物要被市場接受需要一個過程,也許三年、也許五年,這個過程很痛苦,但如果等大家都覺得好做的時候你再進入那就遲了,所以你們現在走在別人前面是正確的……"經理明顯被我這段正確的廢話所打動,吩咐旗袍妹拿了半斤毛尖、一餅易武的七子餅和一包小沱。
是時候見好就收了,我抬腕看了一下表,起身告辭。經理如同洪長青找到了久別的組織一般緊緊拉住我的手送到門口,再三叮囑我以后要常過來喝茶給他們多指導指導工作。
回家后隨手把那茶餅送人了,感覺小沱太差勁拿不出手。當數年后普洱飛上天時,突然想起此事,于是在書房的一個角落找到那包小沱開泡,滋味竟然是那么的絲滑甘醇(已經失去或僅存的東西往往都是最好的)。
這個階段的喝茶水平已有三腳貓功夫,并鞏固了不少茶知識,但短板還是要露餡。經驗總結成六個字:膽大、裝逼、胡侃。
《蹭茶秘笈》之鋒芒畢露
2011年隨豫章友人訪瓷都景德鎮,下午事畢,慕名找了一家老字號茶店蹭茶。店內燈光柔和、裝修古樸,老板娘身著麻衣、肩搭絲巾,身寬體胖,頗有大家氣度。
兩位請坐,想喝點什么茶?老板娘柔聲細語的問著。
可否給我們嘗嘗“浮瑤仙芝”?
你們也知道浮瑤仙芝啊!
哈哈,江西浮梁茶最好啊!中學時代已經在白居易的《琵琶行》里讀到“商人重利輕情義,前月浮梁買茶去”的詩句了……賣弄一下茶文化先,讓對方感到你不一般……
老板娘,你這茶不怎么樣!這是農田里面的茶,一股泥腥味,還有淡淡的酸澀感,化肥施的太多了,可否換一款高山的?
老板娘承認這款茶確實不好,但對我能喝出是田里面的茶感到詫異。
嗯,這款還行,稍澀,入口有回甘,有淡淡的蘭花香,海拔在四百米左右,可以算高山茶了。
你是不是到過那里!老板娘開始驚訝了,于是又換了一款茶。
這款稱得上是好茶了,幾乎無澀味,入口甘甜,兩腮生津,蘭花香濃郁,海拔應該在六百米以上了,土壤是香灰土,林下茶……
哎呦!我開茶葉店25年了還從來沒有碰到過您這樣的茶客,今天真是有緣了……從老板娘的神態中已經看得出她已經對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我還有四斤壓箱底的茶葉,也給你們嘗一嘗……
我調了一下氣息,小心的從大錫箔紙袋里抓了一撮茶葉放入蓋碗,干茶很丑陋,細小、長短不一,毫無色澤可言,還有茶花蕾、野草莖等雜物。開湯、入喉、落肚……我至今也想不出怎么來評價這款茶好在那里,只記得入喉的一剎那任督二脈被突然打通了……
這款茶是我們這里跟安徽交界的一個山頭上采的,每年兩地的農民都會為了那點茶打架,江西人野蠻一些會把安徽人綁在樹上,等一天茶葉采好了再把他們放掉,派出所也管不了。那座山上每年能出100斤干茶,我能分到40斤,市委書記喝的茶就是我的這款茶,所以不是碰到你們這樣的高人我是不會拿出來的……坐在對面的老板娘把上半身向我傾倒45度,聲音提高了8度激動地跟我說著,一顆唾沫星飛濺到我的臉上,我忍住沒去擦,因為這是讓我們感覺倍感榮幸的話里蹦出來的,擦它顯然不禮貌……
喝人家的嘴短,出于禮尚往來的傳統美德,我們花了900百大洋“硬”買了老板娘三兩好茶。臨別之際,老板娘捧出貴賓簿讓我們留下大名和聯系方式,當然出門時手拎袋里又多了幾包她送的好茶。
外面已是夜幕降臨、桿子上套滿瓷器的路燈已經閃耀著黃色的光芒……
這個階段對茶的品鑒水平已達到六七分,雖然學了很多,但不是很全面,總結成八個字:自信、細心、善于表達。
《蹭茶秘笈》之獨孤求敗
2016年春,廣東中山,周日,外面瓢潑大雨,正是喝茶的好借口。
電話響起,“累耗,細狼紅浪嗎(你好,是梁宏亮嗎)有個包裹……”?唉!廣東人稱呼我的名字一直是個硬傷!快遞哥已經跟我很熟,十天內給我送了四十多份茶葉不熟也熟啊!他一直以為我是搞網店的我說不是他不相信……
反復地播著陳奕迅的《富士山下》,燒開從山上灌來的泉水,一一試品著今天到的茶,并一一作記錄發送給茶的主人。
大佛龍井:群體種,色澤黃綠、外形瘦小挺秀,但不夠光滑,干度尚欠、提香火候不足。溫杯潤茶,散發菠蘿、枇杷的果香和野生菌的鮮香;五分鐘后品嘗茶湯甘甜微澀,連續五泡還帶甜味及果香。可以確定是“建國”(地名)的山頭茶,屬于當地的極品茶之列。
安化紅茶:今年的明前茶,干茶條索緊細、色澤黑褐帶黃油亮,蜜糖香。開湯后湯色黃中帶紅,茶味略酸,香味為蘭花香帶肉桂的辛香,疑發酵過度。但后水越來越順,十泡后依舊花香盡顯,甜味尚存,屬于紅茶中的佼佼者。
鳳凰單樅老茶:干茶烏黑黯淡、有異味。開湯后類似“老鐵”的味道,絲毫沒有單樅的特征,且茶湯帶一股霉味,為倉儲出問題;葉底呈黑、青兩色,不是統一的老茶色,所以斷定是做假的孬茶,不要去碰。
蒙頂甘露:芽小、毫顯,有嫩板栗的表香,貌似好茶。約80度水上投法開泡,三分鐘后看出是福云六號的芽頭,略有青草香、茶湯苦澀寡淡,這類茶你只有趁早賣個好價錢,我還是等你的土茶或者131(川茶的品種)吧。
易武普洱:古樹茶湯混濁,味苦澀不易化開,茶香拖泥帶水;高樹湯清澈,味厚重回甘較快,香高揚,具有明顯的易武山頭茶風格(兩百年左右的古樹喬木)。兩款茶都有濃重的日曬味,待蒸制壓餅后才能去除。
當膀胱一次次的放空、腎功能感到嚴重受挫時,我總算結束了此日的隔空蹭茶。我喝了一下午的不僅僅是茶湯,更有贈茶者們濃濃的情義與信任。這個階段喝茶的水平已近爐火純青。此時你猶如一個出了名的江湖郎中,只需在家坐診,專治一切疑難雜癥。
從今以后請別再跟我談“蹭茶”二字,那是非常丟份的事,給你講一句粗淺的大道理——喝茶不過就那么點事……
這位小哥請留步,看你山根挺直、出納紅潤、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將來定是蹭茶奇才,諾!這本《蹭茶秘笈》算兩斤牛肉(牛欄坑肉桂)送給你了。
唉,別走啊!一斤金駿眉也行啊……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