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母親今生唯一的茶。
對茶有接觸的人都認同一點,沖泡方法很重要。
評斷一款茶的品質高低,盡管可以看可以嗅可以觸甚至可以咀嚼,但最終極的依據還是一碗碗的茶湯。于是,從茶到茶湯之間的一段,需要有人參與操作的環節,就顯得格外重要。
從形成的茶湯中,除了體現出一些可測量的沖泡因素,還會被認為滲透進了沖泡者的個人特質。我們經常會聽別人說,每個人沖泡的茶湯味道都不一樣,這里指的多是同一款茶以及相似的沖泡環境。
這個無法被科學證明的看法,是很多喝茶人都默認的,包括我。因為,古老的文明始終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教授并鼓勵我們要去“感受萬物”。
回到母親的話題中。
很多孩子身上都貼上若干有關“唯一”的標簽,例如唯一的牽掛、唯一的動力、唯一的希望、唯一的延續……這種血緣聯系和情感關系注定了這些“唯一”。
而我想說,每一個孩子,都是母親今生唯一的茶。母親用愛在沖泡,每個逐漸長大和老去的孩子身上,都體現著有關母親的不可抹去的影響和投射,或多或少,或明或暗。
若是以孩子的一生為主線,那么母親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就是茶事里那個至關重要的沖泡環節——可以充分激發顯揚或完全淹沒壓抑了茶的環節。某種程度上說,沖泡的過程,就是茶與水的或互助或博弈或兼而有之的過程。
這很像實際生活中兩代人之間的情感關系。
在開始閱讀心理學科普讀物時,我第一次認識到母親在我身上所形成的特殊的烙印——具有母親個人鮮明特點的——不僅烙在我的日常行為中,還印在我的脾氣秉性中。不全然好,也不全是壞的烙印,證明了我們一直以來的親密關系,也封閉了一些心靈成長路上的岔口,出于保護的天性,出于本能的“為你好”。
作為孩子,可能從未在心底真正懷疑過“為你好”的真誠性;然而,母親會不會在憤怒之后認真去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利于孩子的好?就像,一個用心沖泡者會去深究和探索,如何才能盡己所能地沖泡好手中這一款茶,他會反復實踐反復總結,找到最最適宜和喜悅的法子,哪怕這法子不同于常規。
何況,孩子是母親今生唯一的茶,怎么可以自顧自地一路悶頭沖下去呢?讓母愛變得更美好,怎么看,都是對每一個人都大有裨益的事。已為人母或將為人母的人,可去親手沖泡上一道茶,慢慢體會,“茶與水”中的“母與子”。
母親節至,記得給予陪伴一種展現的方式,以感謝養育關愛之恩情。
年輕的女子,是承上啟下并無限可能的存在。她們自身業已為茶,就要用葉的柔順去對待被沖泡的疾緩濃淡。她們兒女終將為茶,就要用水的睿智去助力一道茶的最佳滋味。
愿母慈子孝,愿長長久久。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