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沖泡。要會沖泡這種茶,真的能把這種茶泡出它原有的味道,首先要了解這種茶的工藝過程,這是喝懂這種茶的先決條件,然后是正確的沖泡。如果泡茶發揮不好,這次泡得苦,下次澀,再下次淡得沒味,那就很難喝明白了。其實一種茶可以千變萬化,比如單樅,一定是水要好,而水滾茶多快進出,這靠的是平時的學習和練習才能辨出那近百種的香。
二、品質。要了解這種茶的品質特征,要盡量多接觸這類茶中高中低不同檔次的茶,這里指的是茶葉品質好壞而非價格。常聽朋友炫耀,這是某領導送的,價格多少多少,我就笑了……也許他理解的好茶就是價格而非品質。
三、靜心。喝茶要心靜,注意力在茶上,分辨兩種茶不同的口感。很多老茶客告訴我,他喝了很久的鐵觀音,也不得喝茶的真味。后來我才知道,他們都是喝著茶高談闊論的,根本茶是什么味道都不知道。
四、真實。得到關于所喝茶的真實信息,這個很關鍵。現在很多茶商因為茶知識有限或處于商業目的,經常給你的信息不準確。把毛蟹說成鐵觀音,把夏茶說成春茶,都會有的。而一旦信息不真實,你品茶的感覺也是亂七八糟的,也不可能練就一嘴就喝出產地的本事的。如果茶老板說:“這茶發酵沒做好,有點悶味兒,別的都可以,低山茶,200米海拔,300元一斤,還是不錯的。”你會買嗎?看來,不會喝茶或喝不懂茶,也有自己的原因!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