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是個小女孩的時候,曾經幻想過要當公主,要當老師,再不濟也能當個面包師吧!然而世事不可強求,畢業于食品加工系的杜,自從那年在西式面點師的考證中,把面包烤焦了以后,自此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事實上,杜禍害的不只是自己一個人,那年和我同一個烤箱的同學,據說也沒過。許是命運的安排吧,于是乎輾轉歲月中,杜便成了那些個為茶而生的女子。從奉茶喊賣到培訓茶葉,這一路走來,沿途的茶香彌漫,杜常用一句詼諧的話來總結:做一行,愛一行,毀一生(掩面),而天知道,我真是愛屎了這樣的“誤入歧途”,人在荼途,且行且珍惜。
起初賣茶之于我,這只是一份工作,而當我開始瘋狂迷戀品茶、收藏茶具茶杯、錢包減肥加速時,腦子里閃過這樣的念頭,“完了!這一輩子,我是離不開茶了”。誰說不是呢,《甄嬛傳》里有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可見愛一個人和愛茶的心情,是一樣樣的。
因為星座的緣故,杜的個性是樂觀開朗、熱情奔放型的,還附帶了一個壞毛病—愛顯擺,(吶~你懂的),于是收藏私杯便成為了一個愛好,一來杯子的價格容易接受,二來茶以載道,器增茶味,使用不用材質的茶杯喝同一種茶,品茗時竟有不一樣的感覺(茶杯對比圖)。當然最重要也是為了收藏,買不起房子,買不起車子,買不起廈門的一塊磚,幸好還能買得起那些獨特的杯具,看好的是它們身后所隱藏的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今天就曬一曬杜收藏的一部分杯具吧。
受到周遭茶豪們的影響,最先迷上的是徐水源老師的楓葉杯,圓潤飽滿的器型,或展示出原泥色,或施以泥漿釉,從而呈現雙色、朱泥斑點、紫色和綠泥等多種顏色,最鬼斧神工的是徐老師把玩楓葉的功力,不得不讓人佩服,其間深深淺淺的楓葉脈絡,栩栩如生,注入茶湯時,波光嶙峋間,竟若一葉入魂,靈動而飄逸。
常常有人問杜,壺是宜興的好還是臺灣的好?對于癡迷茶的我來說,他們各有特色。宜興因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泥料上的優勢很強,同時做工比較質樸和傳統;而臺灣的作家們則更注重工藝上的創新和細節的雕琢。顏老師的翡翠熏燒杯,綠潤的陶土材質,以獨特的熏燒方式制作而成。讓人驚喜的是,在養杯的過程中,其上的圈紋和光暈愈發的柔潤而內斂,令人愛不釋手。
而這只紫砂掛釉的新呆儷人杯,杜收來的時候價格不高,但我欣賞的是它的工藝,眾所周知,紫砂的溫度要比瓷器低,而難就難在紫砂燒過后,再過釉,用更高的溫度去燒制,是在玩兒命??!這話一點兒也不夸張,對于陶土尤其是瓷器,入一次火,就像過一次鬼門關。它不知道自己這次是鳳凰涅槃?還是慘淡的一地碎渣?作者不知,我們也未知。誰說這不是天時地利的緣分呢。
這一款是早期天福的紫砂杯,(吐槽的茶豪們,請你們理解,杜收藏的品味受限于我的薪水)這個杯子雖然很實惠,卻蠻耐看?;蚴枪亲永镉蟹N念舊的因子在吧,每次去全國各地區,杜的眼睛第一時間都是瞄向茶具柜,想淘到是否有被遺忘在時光里的茶具珍品,對于杜而言雖不昂貴,卻很珍惜。
除此以外,其他材質也很獨特,如玉石杯,很可惜只能用來喝酒,卻不可用來喝熱茶,機緣巧合之下,收到的鈞窯杯,也是美不勝收。還有那小巧的紫袍玉帶石小杯,更是讓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