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講自己獨特的茶葉經營之道
夢工場嘉賓劉建稱,很多跨界營銷的模式
都可以找到茶葉的差異化經營之路
在茶行業出現一片唱衰之聲時,劉建單槍匹馬闖了進來。從茶藝培訓入手,他迅速搭建起了茶藝培訓、茶文化傳播、中原茶友會館這一立體化的茶葉經營模式。
“不要抱怨行業難做,任何行業都有人能賺錢。創業者們需要自問的是,賺錢的那個人,為什么不是你?”在本周六的《創業夢工場》講座上,鄭州天香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將和創業者們分享他作為一個“外行”的茶生意突圍之道。
思考
行業突圍需要
強大的學習能力
茶,作為沉淀著中華傳統的文化符號,其內涵博大精深,外行者一般不敢輕易涉及。劉建作為一名成功的咨詢界企業家,是如何單槍匹馬闖入茶行業,創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呢?
“我做咨詢業超過十年了,主要方向是企業管理和創業指導,忽然把積累了這么多年的行業資源全都放下,去做現在看來并不怎么景氣的茶行業,曾經遭到了周圍所有人的反對。”劉建把自己堅持選擇這個行業的緣由歸結為自己作為一個信陽人的茶葉情結。
他認為,一片茶葉都不長的英國,能把立頓茶包賣到全世界,而中國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茶文化的產茶大國,近百年來卻從未誕生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這中間的差距,說明中國茶行業的上升空間還非常大。
他并不認為自己的“外行”身份是一個障礙,“關鍵是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不怕不懂,就怕不學。內行人又怎么樣,如今沒有人能待在原地等待,必須走出去,捕捉行業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是一場馬拉松,你有的是機會趕上別人。”
劉建的自信,來源于他對行業現狀的觀察,“不少老板一年365天,除了采茶季節要下到地頭上去,其余時間全都待在茶葉店里等著客人上門,這樣怎么能長久保持競爭力呢?”
突破
茶行業不止
賣茶葉這一種生意
想要在一個陌生的行業里分一杯羹,必須要選對進軍路線,隨大溜很容易遭遇激烈競爭。這個時候,“外行”就真的成了劣勢,因為創業者很可能還沒來得及成為“內行”,就已經“死在了沙灘上”。
茶的生意怎么做,大多人想到的就是開店賣茶葉,劉建把這條路繞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