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因何而接近茶的?
——我從小在山里長大,借著茶,我想回到自然,回到童年的天真。
我聽過很多答案,只有她,一直初心不改。
認識她兩年多了。那時候,她在做茶藝培訓,茶室里放著一盞很有意思的燈,叫“蝸牛”。
“蝸牛很有意思。它們又慢又笨,卻還要拼命爬啊爬。我父親是中醫,他的病人都知道我喜歡木頭,會經常給我淘一些山上的木頭。有塊木頭的造型很像蝸牛,我先生就給我做了這盞燈,放在茶席上。”
她說話聲音小小的,柔柔的,一對輕柔的小酒窩綻放開來:“我喜歡茶、喜歡木頭,所以可以叫我茶木子。”淺笑嫣然,這樣的詞,一定是形容她的。
再相見時,就是現在這個光景。
“我先生是設計師,做了“蝸牛”之后兩人就收不住了。后來干脆辭了培訓老師的工作,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山里找木頭、做燈。我們把茶葉子帶回家,我們把樹枝帶回家,森林好像被我們搬回了茶室。”
柔軟的人往往最有力量,我看到了她眼睛里的堅定。
茶席,茶師心相的道場。
我們喜歡在茶席上用小物件來表達一些東西。幾根枯枝、陶瓷碎片、曬干的蓮蓬、堅硬可愛的干
木頭呢,有天然的年輪肌理,質感溫暖,非常容易給人親近的感覺。用木頭做一些有意思的設計,瓶子、燈或者是飾物,都可以給的空間多些人情味。把木頭做成茶席上的燈,仿佛把森林之光帶進了城市。
她說,精致的生活不只是富足,心態輕盈,即使一杯白開水都能讓你感受到活著多美好。
愿每一個人,都能借著一盞茶的時光,靜下來、慢下來,與自然離得更近些。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