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一壺水,置一撮茶,一款無色透明的玻璃杯,當水注入其中,茶煙泛起,茶香縈繞。慢慢端起茶杯,看葉起葉落,漸趨安寂,這一刻,意存至靜,乾坤自在。“與閩浙粵等地相比,鎮江人的喝茶習慣是直觀、簡單、化繁為簡,典型快餐文化的表現,別有意趣。”三泉茶場4年前通過招商引資落戶丹徒上黨,其當家人張記昌認為,茶產業需要市場與文化并進,做好茶業的文化內涵,更重要的是,與本地文化結合起來。2013年,張記昌斥資1200萬元建成鎮江首家茶文化展示館,傳承本地民俗文化。此舉不僅奠定了其成為當地龍頭企業的地位,同時也為當地茶業發展提供了嶄新的示范樣本。
張記昌介紹,吸引他前來丹徒投資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天然的產茶之地;二是厚重的茶文化歷史底蘊。丹徒“十里長山”屬于寧鎮山脈余脈,地形以丘陵為主,土壤結構、酸堿度、光照降雨等自然條件優厚,形成獨特的小氣候非常適于產茶。在這樣的環境生長的茶葉有獨特的“蘭花”香味,這是綠茶中的上品才具有的特征。據張記昌考證,陸羽《茶經》中說茶,“善者出上黨”,所指即是丹徒上黨。“茶依附在文化里才會有個性,才會有更高的價值,兩者融合如虎添翼。”張記昌說,“丹徒茶葉文化含量高,但是早些年傳承不夠。”
丹徒是有著3000多年的江南歷史古縣,有著豐厚的民間文化資源,南鄉田歌和上黨挑花藝術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三泉茶文化館把“田歌”“挑花”等民間藝術表演融入品茶的過程中來,把茶文化融入旅游,打造休閑文化拳頭產品。茶文化展示館目前已經對外開放。
2013年,張記昌成為丹徒申報“省級茶葉標準化示范區”7人領導小組成員,負責推動省茶產業園區統一品牌“長山劍毫”的商標注冊和地理標志創建、國家級茶葉生產加工標準制定,完成了茶葉區域公共商標“米芾”的注冊。旨在打造符合丹徒特色的“長山劍毫”茶葉品牌,彰顯地方特色,提升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在張記昌看來,品牌建設是重要的茶文化建設抓手,文化建設是品牌建設的地基,沒有穩定牢固的地基做保障,再高的品牌大廈終將是空中樓閣。
近年來,丹徒區制定了現代茶產業規劃,結合示范區建設,集中打造產業集群,優化茶產業發展方式,使茶產業和人文、旅游等產業結合,挖掘丹徒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發展丹徒獨特的茶文化,為城市居民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閑娛樂場所。目前,丹徒區將加大茶產業園區主干道200米范圍內茶林帶和茶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同時加速推進“鎮江市茶葉研究所”建設。據介紹,預計到2015年,將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建成蘇南地區高品位的茶葉生產基地、茶文化及休閑觀光旅游景區。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