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曰:“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即表示告別春天,夏日始至。
而在夏日翩翩而來之際,人會不由自主地興興然,伴著和煦的陽光,朝著大自然散發的誘人芬芳,涌入初夏的懷抱,在欣賞著迷人自然風景的同時,憧憬著童話般的幸福故事。高駢《山亭夏日》中的“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就是一幅最佳的夏日風景畫,而陸游的“爭葉蠶饑鬧風雨,趁虛茶嬾斗旗槍”,又是一場意趣盎然的品茗圖。
我愛茶,卻在這夏日伊始的日子里,“偷心”一詞猛然閃入腦海。
1997年,在倫敦開演的《偷心》一劇中,英國人馬伯機智、尖銳而又準確地剖析了現代愛情,強調了墜入情網過程的復雜性是如此令人興奮,劇中的人們對愛情的著迷,甚如毒品般讓人上癮。
對于茶,我也竟然有種被“偷心”的感覺。
或許,這也并不完全沒有科學道理。據科學證實,茶氨酸可以促進腦中樞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多巴胺,是一種化學物質,分子式為C6H3(OH)2-CH2-CH2-NH2,多巴胺和人的感情狀態密切相關,可影響一個人的情緒,能使人產生愉悅、快樂的心情,目前已被應用于治療抑郁癥。據說,愛情就是因為相關的人和事物促使腦里產生大量多巴胺導致的結果。
然而,我被茶“偷心”的感覺,倒沒有像張學友歌曲《偷心》中的那樣“不能分辨黑夜或天明”、“我的眼睛看不見我自己”、“對愛厭倦對愛疲憊”,也沒有讓“寂寞慢慢占領我的心”,倒似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薇的《偷心》一文中,描述對于張愛玲表達自己愛意時的那種亢奮方式,“被偷心的女人容忍、自戕、痛楚得十分興奮,飛蛾撲火般而又渾然不覺,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無怨無悔”,而在面對自己的愛人,抑或僅僅是張照片,都能背書傾訴道,“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是呵!對于茶,也許我也是那種滿心喜歡得能“從塵埃里開出花來”的感覺,甚至為此將自己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
為了茶,寧被“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