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眾生相
佛典云: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相"即形相或狀態對性質本體而言,指諸法的形象狀態對人的意識而言,就是“想” 即人的意識對事物的某種反映,也是人的意識對某種程度的相狀摹寫。人有眾生之相,茶亦如是。
綠茶是禪宗
禪宗者,參透世間百般,超脫三界之外,無我,論因果,講輪回,追求“本源”一說,綠茶發于自然,至圓滿亦不改其形態,立于水內,水是水,茶是茶,茶水亦是第二形態,世間茶有千萬,唯綠茶者最禪意,謂之茶中禪宗。
烏龍是隱士
尋求詩意的生活,是人性的一種回歸。孔子周游列國累了,便說:“沂水春風吾與點”,莊子看慣了大小諸侯爾虞我詐,便要到自然中去逍遙;陶淵明在仕途上倦了,便吟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臺灣烏龍發自福建,在臺灣自成一派,似隱士一般,卻把自我的思想傳播于世間,不屈,不爭,來去如浮云,簡單,純樸,獨留一縷暗香久久不散,隱士從來都是貧困的,但其精神卻是富有的。有了做人的精神,你便有了做人的骨頭,烏龍如是,有種茶的精神,品完烏龍,有如在山野中居住一年半載,繁亂自去。
巖茶是史官
史官最大的特征是“正氣”,自古貪官污吏,最怕史官,一支鐵筆,可以讓你百世流芳,也可以讓你遺臭萬年,這正是史官之嚴厲。
巖茶泛指福建武夷山一帶所產的茶,如大紅袍等,因在巖石山中生長,猶如巖石一般,堅硬,正氣凜然,獨具“巖韻”貌似錚錚鐵骨,卻也有紅心一顆,初喝者極不適應,但品完后,頓時清晰,厚重且霸氣,回味無窮,正如一本《史記》,是一本可以讀一輩子的書。
紅茶是江湖
俠之大成者金庸先生說:何謂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此紅茶就是江湖,有兒女情長,也有快意恩仇,江湖繁雜,虛無縹緲,但卻最接近人們的生活,人人都是大俠,人人都處江湖之間,范文公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紅茶乃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江湖也。
普洱是市井
市井小民,不問恩仇,不理朝政,追求的就是平平淡淡的普通生活,五斗米,一匹布,一壺茶足矣,如果不是投機客的炒作,普洱茶依舊是市井小民在勞碌一天后的必需品,它不需要太多的工序,也不需要講什么茶道精神,解渴,去乏足矣,留一絲甘甜的回味到天明,這應該是普洱的精神,而不應該是遠離他們,被收藏起來,放置高閣這絕對不是普洱茶的本意。
鐵觀音是青樓
大凡很多人,初次接觸到功夫茶,幾乎都是鐵觀音,當今茶道如此盛行,絕對少不了鐵觀音的功勞,正如在古代,傳播閑雜文化最快的地方,絕對是青樓,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文人墨客,販夫走卒都曾在青樓接觸此事,正是這些紅塵女子,把一種詩意的生活,啟蒙給了天下人。
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歷經世事滄桑,醉難忘是胭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