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2018年普洱茶市場的價格表,給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偌大的茶山,只剩下名山古寨。小樹是古樹的點綴,古樹茶唱主角,單看價格表,會給人這樣一個感覺:2018年的普洱茶市場就是古樹茶的市場。
古樹茶過熱已經是老生常談,這些年茶市的發展很令人費解。普洱茶市場尤其是生茶市場的銷售持續低迷,茶山熱度一年高過一年。原料市場交易看起來異常火爆,但成品茶的出貨數量卻不盡人意。不少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茶去哪里了?
現在普洱茶市場最不確定的事情就是散客對古樹茶的消耗量究竟有多大。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如果名山古寨成為旅游勝地,出自名山古寨的古樹茶成為旅游消費品,那么對于普洱茶市場來說,古樹茶該怎么走?
老班章是越不過的一道坎。
班章為王,易武為后。這個概念自從被提出來以后,老班章、易武的行情逐年升高,現在已經演變成無古樹不班章,無易武不高端。現在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老班章上面,一萬一公斤的價格令人咋舌。易武的情況也一樣令人糾結,古樹茶就不說了,價格擺在那里。臺地茶,最普通的易武臺地茶,便宜的一百五六,貴的兩百以上。這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
古樹賣出天價,小樹賣出古樹茶,臺地賣出小樹價。普洱茶原料的價格全面起飛,到最后只能是一個結果。大家熟悉的產區,其毛茶的銷量特別好。大家不熟悉的產區,無人問津。
那些被加工出來的成品茶,不打名山也得打。假貨多了賣不出去,為了買真貨茶客自己上山壓,那些上不了山的托能上山的帶一些。普洱茶又從集中化生產的時代像小作坊時代過度。這年的市場算是白努力了。
當名山古寨的普洱茶成為旅游品,古樹茶的下一站在哪里?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