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柳絲吐綠,應朋友約,去山里她的老宅喝茶。
車子在山林間穿行,走過之字形公路,停在一紅漆大門前。進得院門,別有洞天!院內(nèi)隔斷外,是虬枝盤繞的葡萄藤,微有綠意的蘋果樹。隔斷內(nèi),朋友種的一溝溝菜畦,里面有碧翠的菠菜、韭菜,肥碩的蘆薈,蔥蘢的蒜苗,還有剛剛播撒了種子的各類蔬菜,正在孕育著萌芽。
隔斷內(nèi)猶如溫室花圃,此時需要打開玻璃窗,讓春風不斷吹拂,不然,則汗流不止。
屋內(nèi),朋友已經(jīng)把山泉水燒開,紫砂壺內(nèi)沖泡了她珍藏的普洱。
寬大的紅木沙發(fā),茶幾,梨花木的餐桌,雕鏤精致,仿若走進的是古代紳士門宅。朋友經(jīng)商多年,成就斐然。現(xiàn)在,心性漸漸轉(zhuǎn)至個人修為。
看朋友擺放的茶,老白茶,普洱,滇紅,臺灣烏龍茶,龍井,皆是上品。讀清代陸廷燦的《茶經(jīng)》,《金陵瑣事》一文中記載云泉道人的話,“凡茶肥者甘,甘則不香。茶瘦者苦,苦則香。”老白茶的棗香,烏龍茶的蜜香,在一一品過之后,都在舌尖上回環(huán)。
一邊品茶,一邊欣賞朋友的奇石,吃著朋友用玫瑰花烘焙的茶點,春日遲遲,人心向暖,感覺山里溫馨寧靜。
宋代文學巨匠蘇東坡每到一地為官,必然約了眾朋,或者獨自一人,游山賞水,烹茶逗樂,寫詩作畫,把外調(diào)的日子過的其樂融融。在他的詩詞里,讀不到當?shù)刎汃ど顜淼目啵ㄓ幸环菁那樯剿拈e時樂趣。
朋友的生意也曾經(jīng)遭遇過滑鐵盧,那段苦悶的日子,回山里老宅品一杯茶,聽聽松濤越過屋頂?shù)膶庫o,心里就漸漸澄明起來,渾身聚集了力量,再重回商場征戰(zhàn)。山里的老宅,無疑是朋友洗凈心塵的幽所。
讀林語堂《東坡傳》,書中闡述了東坡多次被貶,一生都在為解決溫飽操勞,但是這些困厄,并不能阻止他對香茗的追求熱愛。
當蘇軾第一次被貶黃州,日子困厄,溫飽已成為問題。此時蘇軾開荒自食其力,這樣的田園,讓他更加相信陶淵明就是自己的前身,他樂在其中,更是種茶為樂。他在《問大冶長老乞桃花茶栽東坡》寫,“饑寒未知免,已作太飽計。”在蘇東坡那里,寧可吃不飽,也不可一日無茶。文人自樂,追求修籬種菊的閑雅,在蘇軾那里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朋友在不斷為我們換茶,同時,取不同壺和杯盞。朋友說,無條件時,一切都可用來泡茶,那時為解渴,為除去一身疲倦。條件好了,便追求茶汁韻味,希望能沖泡出茶的真性靈,這樣才不枉茶越過萬水千山,走過一道道工序的錘煉,有了和品者的遇見,唯有用心喝一壺茶,才能喝出其中真味。
朋友一生,幾經(jīng)沉浮,最困難時,遭遇家庭變故,一個人在寂寂夜里,品味酸苦。朋友說,好在有茶。在老宅里,喝著茶,慢慢回顧走過的路,心里便一點點明朗起來。不服輸,再度走出去,從最基本的散發(fā)傳單做起,一步步挪出困境,直到有了今天的成就。如果沒有茶相伴,真不知道一個人,是否會走出這座老屋。
老屋已經(jīng)被朋友把室內(nèi)裝飾的極盡典雅之能事。看著朋友桌幾上的物件,我笑這樣的寶貝,在這沒有防備措施的老屋,不怕丟失嗎?
朋友笑,山人淳樸,自己有時候半夜歸來,困到忘記關(guān)門,鄰人都會替自己掩好。每到周末,朋友都會回老屋,她說喜歡到鄰居家竄門,提著上好的茶,這時候她不講究沖茶的器具,只是為和鄰居各位嬸子大嫂們熱乎乎地邊喝邊聊。山間歲月,淘滌心神。
午后,和朋友們?nèi)γ娴纳缴贤妫蓾囮嚕B鳴清脆,渾然是物我兩忘。在山頂亭子里,擺開茶具,一邊觀景一邊繼續(xù)喝茶,興致高的朋友,是不是來幾下山嘯,引起山谷間串串回響。
自然的美妙融進心神,田園的時光陶醉著性靈,感覺自己誤入仙境般,內(nèi)心沉靜恬美。原來,這山間品茶,不覺間忘卻世俗的煩憂,唯有滿足的愉悅感充斥著全身。山間閑茶一日,讓人有脫胎換骨之感。
(責任編輯:八分齋)